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4:08: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7年03月76例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采用不同康复治疗的效果,其中常规康复干预对象,定义为常规组(n=39),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对象,定义为研究组(n=39)。对两组干预效果予以总结。结果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变化积极,且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与认知功能训练,应用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分级运动康复;认知功能训练;慢性心力衰竭;认知障碍

本文引用格式:张晓兰.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10-111.

0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时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以认知障碍最为常见。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对其预后改善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常规的干预措施效果不佳,因此如何选择更加高效的干预手段,成为了临床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此,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7年03月,76例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7年03月76例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采用不同康复治疗的效果,其中常规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44-78周岁,平均(53.74±5.62)周岁;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5-77周岁,平均(52.37±6.49)周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常规组应用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选择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干预。(1)采用NYHA对患者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分级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运动康复干预。①针对Ⅱ级患者,通过VR技术对其进行扫地、晾晒等日常活动行为训练,并根据患者自己的喜好,对其进行虚拟场景选择,帮助其进行步行训练,一日两次,一次≧500 m。同时对患者进行爬楼训练,一日两次,一次≧15 min,指导患者进行踏车训练,一日两次,一次≧15 min。②针对Ⅲ级患者,对其进行洗澡、脱衣等生活自理能力VR场景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站立训练以及行走训练。一日两次,一次100 m左右[1]。③针对Ⅳ级患者,对其进行进食、洗漱等日常活动VR技术训练,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进行训练程度调整,一次15 min左右。(2)认知功能训练。①采用VR技术对患者进行物品分类、ATM机取款以及浇花等执行力以及空间训练。②采用VR技术对患者进行投篮、打地鼠等游戏,用以开展注意力训练。对患者进行去菜市场、超市等定向力训练。③通过VR技术对患者进行拼图、形状识别等抽象力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句子、段落等语言跟读训练。④对患者进行五子棋等棋类、纸牌类训练,帮助患者开展延迟回忆能力训练。所有认知功能训练一日进行30 min左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分两次开展[2]。

1.3观察指标

1.3.1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精神状态。满分30分,其中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减少状态越佳。

1.3.2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价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满分3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1.3.3通过该类Barthel指数评价生活自理能力。满分10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也越佳。

1.3.4在干预前后,观察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4数据分析。SPSS 20.0软件处理。±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

 
2.2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评分有积极改善,且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

 
3讨论

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认知障碍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会增加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并提升患者病死率风险。同时受到记忆功能差、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执行能力低等认知障碍因素作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运动康复训练的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此时患者预后效果不佳,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常规干预措施更集中于患者的病情变化,重视与医师之间的治疗配合,忽视了患者康复干预的重要性,因此干预效果不佳。而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给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康复带来了新的机遇。虚拟现实技术有着沉浸、三维情境交互以及多种感染等优势,可以打破常规干预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弊端,有效提升了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分级运动康复训练以及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的实施,可以使得患者能够感受不同的视觉体验,有助于患者注意力提升,对患者运动干预效果、思维干预效果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3]。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干预,其心功能各指标变化效果均优异,要优于常规干预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P<0.05;同时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有助于患者精神状态改善,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干预效果要优于常规干预效果,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干预中,积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与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精神状态改善,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永丽,王洪雄,李东霞,等.分级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4):6064-6066.
[2]刘笑萌,谢辉,邓多喜,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认知功能康复中的研究动态与方向[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0):20-22+25.
[3]母海艳,黄娜雁,吕继辉.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障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8,40(12):1157-1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