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旴江谢氏针刀刺营法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4:04: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疗法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江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42例,分为两组,每组21例,针刀刺营组:采用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针刀刺营组治疗后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刀刺营组总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P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旴江谢氏针刀刺营法是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急性扁桃体炎;针刀刺营;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雷纯海,陶波.旴江谢氏针刀刺营法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16-217.

0引言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扁桃体炎多发生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好发年龄在10-30岁之间[1]。本病多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过度劳累、有害气体刺激等后),滞留在人体咽部或者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大量繁殖,侵入扁桃体而导致[2]。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痛、发热、扁桃体充血肿大或者可见扁桃体上黄白色脓点、下颌角淋巴角肿大。本病可引起咽旁脓肿、扁桃体周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等局部并发症,亦会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心脏病等全身并发症。因此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应及时治疗。笔者观察旴江针刀刺营治疗急性扁桃体炎(风热型)疗效,现报告如下。

\

 
1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患者42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针刀刺营组(21例):采用旴江谢氏针刀刺营法;对照组(21例):采用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组;实验组平均年龄(33.71±2.22)岁,男性10人,女性11人;对照组平均年龄(33.57±2.24)岁,男性9,女性12人;采用SPSS 22软件分析,两组性别(P>0.05)及年龄(P=0.964,P>0.05)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

1.2诊断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1.2.1西医诊断标准

(1)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2)起病较急,病程较短;(3)扁桃体充血呈鲜红色或深红色、肿大、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2.2风热型急乳蛾中医诊断标准

急乳蛾初起,咽痛,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恶寒、咳嗽、咯痰等症。咽黏膜及扁桃体充血,未成脓。舌苔薄白,脉浮数。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在12-60岁;(3)病程<3天;(4)未行其他治疗;(5)经患者或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不纳入观察:(1)咽白喉、猩红热、樊尚咽峡炎、单核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白血病性咽峡炎等临床症状相似疾病;(2)高热、抽搐、昏睡等症状急重患者;(3)患者急性扁桃体炎已并发扁桃体周蜂窝织炎、扁桃体周脓肿、咽旁脓肿等局部并发症以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心内膜炎等全身并发症者;(4)年龄<12岁或者>60岁者;(5)妊娠期、哺乳期妇女;(6)合并严重心、肝、脑、肾、肺等器官器质性病变者;(7)晕针者、精神或表达障碍患者;(8)已进行其他治疗方式的患者;(9)对阿莫西林过敏的患者。

2方法

2.1针刀刺营组


采用旴江谢氏针刀刺营法。

具体方法:(1)予患者交代治疗目的、治疗方式,安抚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嘱患者配合治疗;(2)施术者术前洗手,佩戴口罩、帽子;(3)嘱患者术前用生理盐水轻轻涑口,取正坐位,张开口;(4)施术者右手持压舌板,用压舌板下压患者舌前2/3处,充分暴露患者双侧扁桃体;(5)右手持一次性2寸毫针,采用从刺法针刺患者扁桃体肿胀及充血处,先针刺肿胀最高处,然后围绕肿胀最高处周围再针刺5下,每次进针深度2-3mm,疾入疾出,微出血,隐窝处用毫针挑割2-3下,微出血;(6)嘱患者将口中鲜血轻轻吐出,再用中成药锡类散喷敷患者双侧扁桃体,每侧各喷1-2喷;(7)术毕,嘱患者休息十分钟,并观察患者双侧扁桃体是否仍出血;(8)嘱患者术后禁食辛辣、坚硬食物,当天宜流质饮食。每天一次。

2.2对照组

采用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一日三次。两组患者均以5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嘱两组患者均应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多饮水,禁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及羊肉、牛肉、狗肉、海鲜类等温燥、带发类食物。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及两组有效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2中医症状积分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采用积分法,同时根据中医证候量化标准表,按正常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分别计算咽痛、发热(腋温)、扁桃体肿大程度、扁桃体充血程度症状积分——见表(1),观察针刀刺营组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组治疗前后各证候积分及证候总积分变化,见表1。

3.3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3],采用尼莫地平法,观察两组有效率。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指数≥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治疗指数<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治疗指数<30%。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数据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间数据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

5结果

5.1根据表2,两组治疗症状总积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577,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根据表2发现两组在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都比治疗前症状总积分要低,采用单独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两组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P1<0.05,P2<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式均可改善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症状。

5.2比较针刀刺营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发现针刀刺营组治疗后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P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刀刺营组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更优于对照组。

5.3根据表3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刀刺营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1.4%),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刀刺营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5.4针刀刺营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见表1、表2。


\
 
\

6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在中医属“急乳蛾”、“风火乳蛾”、“分热乳蛾”,其中风热证多因风热邪毒从口鼻侵入肺系,而咽喉乃肺系之门户,则咽喉首当其冲或者风热之邪侵入肺系,肺气不宣,风热之邪循经上犯咽喉,风热邪毒博结两侧喉核,气血壅滞,脉络不通,邪毒燔灼脉络所致。正如《疡科心得集》曰:“夫风温客热,首先犯肺,化火循经,上逆入络,结聚咽喉,肿为蚕蛾,故名喉蛾。”[5]《普济方》中亦指出:“风邪客于喉间,气郁而热,则壅遏而为咽痛。”[6]同样《喉证指南》也提到:“乳蛾……由肺经积热,受风邪凝结,感时而发,生咽喉之旁,状如蚕蛾,其咽喉红肿,难以吞咽。”[7]以上均指出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为风热毒邪蒸灼咽核,气血壅滞,脉络痹阻。故治宜疏风清热,宣泄邪毒,调畅气血运行,平复阴阳。

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疗法起源于刺营疗法,刺营疗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劳动中因无意间被石头或树枝等尖锐器物刺破或划伤身体,发现身体病痛得到减轻甚至痊愈。至《内经》中最早出现“刺营”一词,《灵枢·寿夭刚柔》篇有云:“刺营者,出血”[8]。后又历经晋、唐、宋、金、元、明、清众多朝代的继承与发展,延续至今。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疗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延续与创新,其秉承《内经》“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其经,以成其疾”[8]之“去其恶血、祛菀逐淤”的理论。针刺肿大充血的扁桃体出血,使风热邪毒随血外泄而出,即“恶血出,则邪毒尽”。通过宣泄邪毒,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平复阴阳的作用,使双侧喉核气血调畅,经络通调,达到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抗菌素的大量使用,“病原体耐药”的问题十分突出,耐药病原体的感染让治疗变得愈发困难,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时应更合理的使用抗菌素,尽可能减少抗菌素的使用。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疗法是中医纯自然疗法,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同时,又避免了抗菌素的使用。该疗法操作简单便捷,无任何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无疼痛,疗效迅速,能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临床观察表明旴江谢氏针刀刺营法是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0.
[2]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9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2.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0.
[5]秦祖杰,张勉,宋宁.赪银合剂治疗风热型急性扁桃体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07-310.
[6]陈建辉,陈华.急乳蛾的临证辨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0):69.
[7]马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发病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8]陶波,曾冰沁,谢强.旴江谢氏刺营微创疗法学术史考[J].江西中医药,2018,49(03):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