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1:07: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2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他们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普替酶静脉溶栓,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3%,治愈5例(35.71%),显效3例(21.43%),好转2例(14.29%),4例无效(28.57%);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2.86%,治愈9例(64.29%),显效3例(21.43%),好转1例(7.14%),无效1例(7.14%)。两组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消化道与皮肤、牙龈的出血;试验组14例患者中,也有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消化道与皮肤、牙龈的出血。两组的对比不具差异性(P>0.05)。治疗24 h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试验组高,意识障碍评分明显比试验组低,进一步证明了阿替普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结论阿替普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效果显著,阿替普酶可以使堵塞的血管再通,促使神经功能明显好转,明显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塞;阿替普酶;溶栓;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杨佳丽.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115-116.

0引言

脑栓塞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心源性脑栓塞发病多较为急骤,病情进展较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可以使闭塞的血管达到再通效果,所以治疗心源性脑梗塞主要采取的治疗办法就是进行溶栓,溶栓药物的选择对脑组织的再灌溉造成直接影响,笔者为了研究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2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他们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2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他们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来进行静脉溶栓。其中,对照组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43-80岁,平均(59.78±13.11)岁。试验组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43-81岁,平均(59.88±13.14)岁。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来诊时间皆小于4.5 h。两组患者在入院前皆经CT或MRI确诊脑栓塞,且是心源性脑栓塞。对照组14例患者中,冠心病房颤者7例、风心病房颤者7例;试验组14例患者中冠心病房颤者8例、风心病房颤者6例。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情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有可比较性(P>0.05)。所有患者都填写了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钠4250 U,1次/12 d)。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进行溶栓,用法:阿替普酶0.9 mg/kg体重(最大剂量为90 mg),其中总量的10%在最初1 min内推完,剩余的90%以输液泵持续滴注1 h完成,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在治疗1 d后,都再次做脑CT或MRI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脑出血,进行下一步的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意识障碍进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则代表神经缺损越严重。意识障碍评分越高,则代表意识障碍越轻。

1.4疗效评判。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若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转幅度在90%之上,临床症状消失,则视为治愈;若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转幅度在3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则视为显效;若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转幅度在18%或者以上,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则视为有效;若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转幅度在18%以内,临床症状无改变或者加重,则视为无效。

\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统计学软件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3%,治愈5例(35.71%),显效3例(21.43%),好转2例(14.29%),4例无效(28.57%);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2.86%,治愈9例(64.29%),显效3例(21.43%),好转1例(7.14%),无效1例(7.14%)。两组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对比见表1。

\
 

2.2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意识障碍评分(GCS)。治疗24 h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治疗前的(18.7±7.5)分变为(16.9±1.4)分;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治疗前的(18.9±7.3)分变为(15.1±1.5)分。对照组的意识障碍评分由治疗前的(10.7±4.2)分变为(13.4±3.5)分;试验组的意识障碍评分由治疗前的(10.6±4.5)分变为治疗后的(14.5±6.1)分。两组的评分变化进一步证明了阿替普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具体对比见表2。


\
 

2.3两组并发症对比。对照组1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消化道与皮肤、牙龈的出血;试验组14例患者中,也有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消化道与皮肤、牙龈的出血。两组的对比不具差异性(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越来越多。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往往起病较为急骤,而梗塞面积却相对较大,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往往较重,多伴随意识障碍,没有良好的预后。心源性脑栓塞指的是心脏的栓子沿着血液流动进入颅内的动脉系统,导致血管腔出现了急性的闭塞,导致闭塞位置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以及对应的脑功能障碍,所以治疗上要尽快地使闭塞的血管恢复通畅,促进脑血循环恢复,减少神经细胞的损害,减少并发症,使致死、致残率降低。阿替普酶属于一种血栓溶解药,可以选择性的激活纤溶酶原,其治疗脑栓塞主要是因为阿替普酶可以将纤溶酶原激活,让它变化成纤溶酶(可以将纤维蛋白水解掉),纤溶酶溶解血栓,从而达到治疗作用。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不具备溶栓作用,所以其治疗效果不如阿替普酶。在本文研究中,阿替普酶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一步证明了阿替普酶的临床效果[2]。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效果显著,阿替普酶可以使堵塞的血管再通[3],促使神经功能明显好转,明显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141-142.
[2]董明.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386-2387.
[3]刘圣恒.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51-52.
[4]叶云.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6):44,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