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效能联动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128例,将其根据不同管理模式均分为实验组(64例,采用效能联动模式)和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期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期,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且前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远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效能联动模式进行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效能联动模式;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本文引用格式:赵文芳.效能联动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274+277.
0引言
血液透析(HD)指通过小分子物质透过半透膜扩散至水或缓冲液中的原理,对患者体内成分进行排出体外的方法[1-2]。而肾病患者由于其肾脏功能减退,无法有效排出体内有害物质,则通过血液透析,通过外部方法将患者体内有害物质进行排出,以此达到治疗效果[3-4]。但由于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可能出现各类问题影响透析效果,因此对于动静脉内瘘进行有效管理,是提高透析效果的关键[5-6]。本次研究则主要分析效能联动模式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使用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128例,将其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64例,男32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7.60±3.29)岁;对照组患者64例,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58.28±2.9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批准开展。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管理护理。包括常规透析护理、日常护理、清洁护理等。
1.2.2实验组:采取效能联动模式动静脉内瘘管理护理:建立效能联动模式专门组。选择护士长任组长,并组织小组编制,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任小组长,每个小组配备至少5名护理人员。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患者资料建立,详细记录患者各项基础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类型、透析类型、动静脉内瘘情况等。其后由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患者透析中的动静脉内瘘管理方案。②血液透析治疗护理。使患者平卧于病床,使用NIKKISO DBB-27透析机以及威高血液透析浓缩液进行治疗,使用百合动静脉内瘘16 G穿刺针进行穿刺,并将穿刺针与已经预冲好的透析管路相连接,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血流量为200-28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持续透析治疗4 h。③设立动静脉内瘘管理路径。根据分析患者使用中的动静脉内瘘情况,进行内瘘管理路径的设立。其主要用于规范护理人员对于内瘘管理的工作内容。其应包括进行内瘘管理的时间、详细操作流程、日常检查、日常护理方法等。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保证患者休息时间,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防止患者由于休养不当影响管理效果。④并发症管理。因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并发症情况,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管理过程中,关注患者内瘘情况,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包括感染、内瘘栓塞、假性动脉瘤等。若出现并发症,首先应当进行应急处理,并上报医师,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防止影响透析效果。⑤家庭管理。由于透析治疗结束后患者一般回家进行休养,因此需要进行家庭的管理。在患者返回家中休养时,通过电话回访、随机跟访的方式,对患者情况进行掌握,并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的指导,使患者的行动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指导并鼓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保持患者心情愉悦,亦有助于治疗开展。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期其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分为,满意:患者好转明显且无并发症等情况发生;较满意:患者有一定好转与并发症发生;不满意:患者几乎无好转且有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患者数×100%。并发症主要记录患者发生感染、动静脉内瘘栓塞以及假性动脉瘤情况。
1.4统计学分析。将此次研究中所有数据输入SPSS 18.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结论
在进行血液透析(HD)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优选择动静脉内瘘,但由于在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各因素的影响,导致透析效果有所下降,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内瘘护理,以此保证透析治疗效果[7-8]。
常规护理对于患者护理力度不足,无法有效解决并发症等情况。而效能联动模式可更为全面且持续的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专门小组的分配,加强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各阶段的护理与管理,可有效应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日常护理质量,以此使透析治疗效果更佳。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远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使用效能联动模式对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护理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应用效能联动模式进行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Paiva M,Tinôco J,Fernandes M,et al.Ineffective Health Management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Diagnostic Accuracy Study[J].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2019,28(5):602-614.
[2]S S i m o n,J T h o m a s.M e t f o r m i n-a s s o c i a t e d encephalopathy in hemodialysis[J].Indian Journal of Nephrology,2019,29(3):194-196.
[3]苏小平,吴小青.维持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106.
[4]刘月连.综合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3):59-60.
[5]徐庭洪.纱布卷指压止血法在血液透析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出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124-126.
[6]张建英,谭志雄,罗雪琴.全程无缝隙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42-43.
[7]周华辉,林珣,黄辉芹.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32-34.
[8]董士起.扣眼穿刺法在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37-1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