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小针刀加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86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寻常型痤疮患者86例,通过随机法分为43例对照组(刺络拔罐)与43例研究组(小针刀加刺络拔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实际应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时复发率更低,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寻常型痤疮治疗中,可通过小针刀加刺络拔罐方法以取得确切临床效果,使治疗效果增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具备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小针刀;刺络拔罐;寻常型痤疮
本文引用格式:余顺祖.小针刀加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86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21-222.
0引言
寻常型痤疮临床上多见于青年,且女性较男性发病更多,主要可分为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两种,目前临床上多以西医方法进行治疗,但具备较明显局限性,因此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的中医治疗开始得到广泛关注[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实际应用效果的差异性,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寻常型痤疮患者86例,通过随机法分为43例对照组与43例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16~37岁,平均(24.31±3.02)岁,病程为3个月至10年,平均(2.87±0.92)年;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17~38岁,平均(24.69±3.11)岁,病程为4个月至10年,平均(3.01±0.89)年。皮损程度分级:Ⅰ级24例,Ⅱ级27例,Ⅲ级18例,Ⅳ级1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后均符合《皮肤病中医诊疗学》中寻常型痤疮诊断标准[2];②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刺络拔罐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使患者呈俯卧位后,选取大椎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同时选取背部相应硬结点和阳性反应点,于常规消毒后分次治疗,通过采血针将选取的1~2个硬结点和阳性反应点及2~3腧穴进行穿刺,确认皮下出血后使用提前准备好的特制玻璃罐对出血部位进行拔罐治疗,以10~15 min作为标准留罐时长,适当控制出血量以2~3 mL为佳;若患者背部没有硬结及阳性反应点,则选取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穴(均为双侧)进行上述操作。1次/d,以连续治疗10 d作为1个疗程,于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研究组:接受小针刀加刺络拔罐治疗,其中刺络拔罐操作方法与上述相同。小针刀具体操作方法:以背部大椎、肺俞及心俞穴作为主要穴位,确定穴位后再明确压痛结节位置,通常为第3胸椎与第5胸椎棘突周围;使用小针刀刺入上述部位后,再行纵向疏通处理,通过横向剥离方式2~3次后即可出针,再进行术后处理。如患者皮损部位存在脓肿情况,则应当加用脾俞穴,1次/d,以连续治疗10 d作为1个疗程,于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3]相关标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痊愈:经治疗后皮损完全消除,仅存在小部分瘢痕及色素沉着情况;显效:经治疗后皮损恢复程度高于70%,严重程度降低2级以上;有效:经治疗后皮损恢复程度处于30%~70%,严重程度降低1级或2级;无效:经治疗后皮损恢复程度不足30%,或者存在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1)通过面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治疗前后情况进行了解,其中包括社会功能、自我感知及情感功能,总共14个问题,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以治疗后3个月为标准,通过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痤疮复发情况,计算总发生率。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Qol-Acne评分对比情况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经统计,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复发6例,复发率为14.0%;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为2.3%。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时复发率更低,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2=9.143,P=0.002)。
3讨论
作为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寻常型痤疮临床上多见于面部,且通常伴随皮脂溢出,存在自限性特征,许多青春期患者待成年后会逐渐自行消退[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发生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不仅与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皮脂增多及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存在关联性,还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性[5]。寻常型痤疮虽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使其心理负担加重,因此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在我国中医认知中,寻常型痤疮属于“肺经粉刺”的范畴内,传统医学古籍中也存在相关记录。中医认为该疾病由上蒸颜面、风热外袭、肺胃郁热所导致,同时饮食失常、消化不良及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诱发该疾病[6]。而成年女性发生痤疮则与瘀滞化热、冲任不调及肝胃不和存在一定关联性[7]。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不够明显,中医治疗凭借显著治疗效果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以刺络拔罐为常见治疗方法。该方法可对患者体内腑脏功能进行有效调节,其中肝俞属于肝经背腧穴,通过刺络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可达到泻热凉血活血及养血的临床效果,血活则能够使气机通畅,进而导致瘀滞消散,以达到治疗目的;脾俞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背腧穴,通过针刀刺入,可达到泻肺胃积热,调节人体内分泌的作用;大椎属于督脉经穴,同时也属于清热要穴,通过拔罐方法可达到泻阳经气血之热的作用[8-9]。该方法虽应用广泛,但单独使用仍然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因此需考虑联合治疗。
小针刀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型中医医疗器械,其外形结合针与刀刃,可发挥出针刺及刀切割双重功能。在寻常型痤疮临床治疗中,可通过小针刀形成强烈刺激,以达到疏风宣肺、解热毒及清心火的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小针刀可深入皮下至真皮深层,可有效切断痤疮愈合时出现紊乱状态的纤维粘连;同时该方法具备一定机械钝性分离作用,可使表皮松懈,以达到治疗效果[10]。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达到理想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指标评分更高;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Qol-Acne各项指标评分更高;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时复发率更低,说明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提高生活质量,使疾病复发情况减少,有助于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寻常型痤疮治疗中,可通过小针刀加刺络拔罐方法以取得确切临床效果,不仅可使治疗效果增强,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减少疾病复发,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瑞娟,王兰萍,常樱,等.枇杷清肺饮配合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治疗痤疮36例[J].现代中医药,2015,35(3):39-40.
[2]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皮肤病中医诊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0.
[3]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8,4(1):41.
[4]谭汶键,吴家民,蔡焕昭,等.刺络拔罐法结合清肺汤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6):88-91.
[5]王小琴,李涛,蒋莉,等.中药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6):684-686.
[6]景春晖,夏庆梅,杜天乐,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7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47(2):41-43.
[7]蒋艳敏,刘红英.丹参酮胶囊配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寻常痤疮60例[J].医学信息,2017,30(1):189-190.
[8]王春成,何军强,厚纪东.刺络拔罐疗法联合自拟祛痘方内服治疗寻常痤疮9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42-43.
[9]孙慧丽,熊桂华.面针结合背腧穴刺络拔罐治疗青少年寻常性痤疮[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6):1171-1172.
[10]张晓梅.自血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2):74-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