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关键词:瘢痕子宫;胎盘植入;名医经验
本文引用格式:张丽娟,张心月,王东梅.王东梅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瘢痕子宫合并胎盘植入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324.
0引言
随着剖宫产术的增加及二孩政策的放开,瘢痕子宫妊娠后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于此类病人产后或流产后有阴道大量出血可能,甚至有切除子宫的风险,临床处理很是棘手。王东梅教授认为,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日久可耗气伤血,且久病入络,化瘀软坚、益气消癥是常用治法。现将王教授诊治临床一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5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4月于2016.3.22入院。既往月经正常,7/30,LMP:2015年10月中旬。2015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阴道少量流血,未诊治。2016年1月30日又阴道流血,时多时少,3月21日下午阴道大量流血,色红,有大血块,伴小腹坠痛、腰酸,就诊于外院,查血HCG:192.97mIU/mL,血常规:白细胞:15.42×109/L,N86.5%,HB128g/L,妇科彩超:子宫大小12.9×7.2×6.5cm,宫腔内探及10.6×6.3cm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欠清,内部分呈液性,透声欠佳,内偏实性部分及相邻宫壁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3月22日就诊我院后行B超:子宫14.8×8.8×8.3cm,宫腔内探及非均质光团7.9×6.1cm非均质光团,与宫壁界限清,其内探及4.2×3.8低回声,光团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双侧附件区未探及明显包块。既往史:G1P1L1,2004年剖宫产1子(诉术中有宫缩欠佳情况)。
查体:T:36.0℃,P:80次/分,R:20次/分,BP:101/78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舌红,苔白,脉弦。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堕胎?(胎堕不全?血瘀证),西医诊断:不全流产?入院后予中药生化汤加减,水煎服,以活血化瘀止血,药物如下:当归9g,川芎9g,党参18g,益母草30g,马齿苋30g,川牛膝18g,蒲黄12g(包煎),麸炒枳壳18g,天花粉15g,紫草15g,仙鹤草15g,车前子12g(包煎),连翘15g。并予以抗生素抗炎,米索前列醇0.6mg口服促进宫缩。3月25日下午在静脉麻醉下行钳刮术,钳刮过程中感组织物与子宫壁粘连致密,术中宫缩欠佳,予缩宫素宫颈注射及卡孕栓塞肛,后宫缩好,宫腔涩,刮出组织物约60g,见胎膜样物,送病理,出血约300mL。术后阴道流血时多时少。
3月26日复查B超:子宫14.8×8.9×7.2cm,宫腔偏前壁探及10.6×5.6×5.0cm非均质光团,与宫体前壁界限欠清,其内探及多个无回声暗区,光团内探及条状血流信号。3月26日血常规HB:81g/L,WBC12×109/L。予缩宫素每日肌注,复方米非司酮口服,病理回示:机化的绒毛及蜕膜组织。3月31日B超:子宫下段形态失常,增大膨隆,外突,宫腔下段及宫颈管内探及混合回声光团,大小约10.8×6.0×5.5cm,内回声增强不均。光团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分界欠清,肌层受压变薄,局部缺失,后壁肌层受压变薄,厚约0.6cm,光团与前壁肌层间探及血流信号。4月1日血HCG:8.5mIU/mL。科内病例讨论,王教授指出:病人有剖宫产史,本次妊娠周数不详,有不规则流血史,根据B超情况,入院时考虑为不全流产,后根据其钳刮术中情况及彩超,考虑胎盘植入。故明确诊断:中医诊断:堕胎(胎堕不全、血瘀证),西医诊断:①胎盘植入,②瘢痕子宫。治疗上:继续中药活血化瘀促进宫缩减少出血,予宫外孕2号方加味,水煎服,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药物如下:丹参30g,赤芍12g,炒桃仁9g,醋三棱15g,醋莪术15g,益母草45g,马齿苋30g,厚朴12g,炙黄芪30g,大黄9g,土鳖虫9g,生地黄15g,醋鳖甲15g(先煎)。4月14日血HCG 0.47mIU/mL,4月29日复诊B超:宫腔积液,瘢痕憩室。继服上方加减7剂以善后。
2讨论
瘢痕子宫常继发于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后,其中以剖宫产术最为常见。瘢痕子宫妇女妊娠后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和胎盘早剥的风险较非瘢痕子宫妇女显著增加[1]。由于剖宫产瘢痕部位愈合不良,子宫内膜有缺陷或纤维化形成,致使再次妊娠时绒毛或胎盘侵入到肌层甚至浆膜层,流产时绒毛或胎盘容易粘连而发生大出血或感染。根据胎盘侵入子宫肌层的深度,可将其分为3类: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以及穿透性胎盘。诊断可根据产后或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大出血,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病理。因超声检查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和一致性,仍作为胎盘植入的首选诊断方法[2]。超声表现为:子宫壁失去连续性;胎盘内出现多个腔隙血流;胎盘附着部位呈现“瑞士干酪”样回声暗区;胎盘与子宫肌层之间低回声区消失;与胎盘回声相同的团块样组织回声突向膀胱,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上显示血管增多[3]。王教授根据本例病人彩超表现:子宫肌层明显变薄,局部缺失,宫腔内光团与子宫壁界限不清,光团与前壁肌层间探及丰富血流信号,以及钳刮术中情况和病理,明确诊断为胎盘植入。
瘢痕子宫伴随胎盘植入,西医治疗有手术切除子宫、介入栓塞、保守治疗等多种方法,保守治疗方法有口服米非司酮,或肌注甲氨蝶呤,配合加强宫缩、抗感染、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王东梅教授认为,残留胎盘植入子宫肌层,致血络阻滞不通,为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治疗应以活血破瘀,软坚散结为主。如果病程较长,日久耗伤气血者,为气血两虚兼血瘀。用药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益气养血为主。选用宫外孕2号方合大黄蛰虫丸加党参、黄芪等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佐以益气。其中三棱、莪术,《本草纲目》谓“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药性论》中谓莪术“治女子血气心痛,破疙癖冷气”。张锡纯也善用三棱、莪术治疗癥瘕包块,《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三棱、获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察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散,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获术独具之良能也。”临床上王教授将三棱、莪术与党参、黄芪配伍,则有“理冲汤”配伍之意,祛瘀不伤正。因病久入络,王教授又常选择虫类药,如土鳖虫虫类搜剔,能入络,鳖甲咸能软坚,是我们临床治疗盆腔癥瘕包块的常用药物。配合针灸、抗生素抗炎、米非司酮杀胚以及清宫术治疗,治疗后患者宫内达10cm的残留组织物得以完全排出,恢复了孕前子宫形态,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费奎林,张卫社.高龄女性瘢痕子宫再妊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93-96.
[2]林如,李景涛.产前超声与核磁共振诊断胎盘植入结果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8):536-538.
[3]付晓敏,漆洪波.胎盘植入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1):27-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