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儿科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观察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较单一应用西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病程,提高其预后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本文引用格式:吴克东.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191+194.
0引言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作为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多为各种细菌以及病毒[1]。多发于婴幼儿群体,且有着发病较重、较多的特点,常伴上下呼吸道感染,多为百日咳、伤寒、麻疹等其他急性传染病[2]。临床表现多为发热、肺部干湿啰音、咳痰、咳嗽等,若治疗不及时有效极易导致患儿多个脏器功能出现衰竭,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由于此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中医称此病为外感型咳嗽[3]。临床治疗常采用抗生素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儿病情,但长时间会使其产生用耐药性,导致用药效果不理想。因此,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临床儿科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男53例,女47例;年龄2-6岁,平均(4.13±1.48)岁,平均病程(22.2±4.2)h;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6岁,平均(4.68±1.16)岁,平均病程(21.3±4.7)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以及咳痰症状,且胸片显示患儿双肺纹理增粗,以及听诊时伴有湿性啰音以及双肺呼吸音较粗;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诊断标准;③告知所有患儿家属本次治疗方案。排除标准:①患有急性感染性喉炎以及肺炎疾病患者;②患有其他传染疾病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④无法配合治疗工作者;⑤药物过敏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患儿口服补液,根据其具体情况补充60-80 mL/kg;注射用炎琥宁5-10 mg/kg/d,1次/d,持续治疗3-7天;头孢呋辛纳50-100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持续治疗7-10 d。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结合中医治疗,药方组成:石膏10-20 g,鱼腥草10-15 g,射干5-10 g,大青叶5-10 g,浙贝母5-10g,百部5-10 g,枇杷叶6-9 g,杏仁6 g以及蝉蜕、麻黄、甘草、葶苈子各3 g。以水煎服,1剂/d,2次/d,早晚各服用1次,1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以及体征改善情况,具体包括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维度进行评判。治疗后,若患者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降低>90%则为治愈;若患者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症候积分降低70%-90%则为显效;若患者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好转,症候积分降低50%-69%则为有效;若患者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且症候积分降低<50%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式。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以及体征改善情况。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作为临床儿科中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是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各种细菌以及病毒感染导致咳嗽,先为干咳,随后伴有痰。通常婴幼儿发病较重,临床表现多为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等。近年来,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随着广泛以及不合理的应用,使得呼吸系统的病原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治疗患儿的疗程延长,治疗效果不理想。
本次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以及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其中西医采用注射用炎琥宁静脉滴注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用头孢呋辛进行抗感染治疗,有效改善患儿体征,缓解其病情程度,抑制疾病发展。而中药方中,杏仁、浙贝母、百部以及甘草镇咳;麻黄、鱼腥草、枇杷叶能对流感病毒和麻醉病毒进行抑制,达到解热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抑制组胺释放,化痰平喘;射干则有着抑制流感病毒和肺炎链接菌的作用;同时,石膏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诸药配伍,止咳平喘,清热泄肺,辛凉宣肺。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结合西药注射用炎琥宁以及头孢呋辛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患儿治疗时间,降低毒副作用,显著优于单用西医治疗,有着极好的协同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Fleischer T,Chang TT,Chiang JH,et al.Improved Survival With Integr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2017,16(2):156-164.
[2]陈雅丽.盐酸氨溴索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8):88-89.
[3]李兰,钟文英,兰爵荣,等.不同药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2):17-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