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时间气管支气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对粘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并进入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粘膜损伤程度对其进行分组,分为A组(粘膜正常,n=25)、B组(粘膜轻度损伤,n=25)、C组(粘膜中度损伤,n=25)、D组(粘膜重度损伤,n=25),对每组患者通气时间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气管支气管粘膜损伤越严重者,其器械通气时间越长,其中A组患者中通气时间<24 h者居多,占比95.83%;B组患者中通气时长在24~48 h者居多,占比88.00%;C组患者中通气时间在3~4 d内者居多,占比84.00%;D组患者中,以通气时长在4~7 d、7 d以上者居多,分别占52.00%、40.00%;上述时间段经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D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最多,占比48.00%;C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占比28.00%;B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为3例(12.00%),A组无呼吸及相关肺炎患者(0%)。结论粘膜损伤程度与机械通气时间有关,粘膜损伤程度可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另外,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例数增加。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粘膜损伤;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本文引用格式:胡洋,李海.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时间气管支气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对粘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78-79.
0引言
机械通气作为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在挽救危重患者生命、提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现今,机械通气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对患者机体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与气道粘膜损伤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机械通气不同时间段内,气道粘膜细胞病理学的改变,并比较不同通气时间对于气管、支气管粘膜损伤情况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100例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进入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选取,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53.48±12.36)岁。按照其粘膜损伤程度分为A组(粘膜正常,n=25)、B组(粘膜轻度损伤,n=25)、C组(粘膜中度损伤,n=25)、D组(粘膜重度损伤,n=25)。上述患者资料经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美国PB-840呼吸机,对上述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吸入含量为30%~100%的空氧混合气体,呼吸机自控湿度,待充分湿化,加温至34~36℃。机械通气后,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7 d五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深部气管腔分泌物吸引操作,采用新一代液基细胞学涂片系统(美国利普系统)对分泌物进行处理后行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于显微镜下观测分泌物涂片的细胞类型、细胞结构以及细胞数量及有否炎性细胞,以判定粘膜损伤程度,对粘膜损伤程度与通气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统计学处理[2-4]。另外,根据脓细胞出现时间对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判断,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情况并合理调整呼吸参数,必要时合理应用抗生素。
1.3观察标准
粘膜损伤程度评估: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粘膜脱落细胞情况,对每100个脱落细胞中的损伤细胞进行计数。大致正常:损伤细胞数量<10%;轻度损伤:损伤细胞数量在10%~25%;中度损伤:损伤细胞数量在26%~50%;重度损伤:损伤细胞数量>50%[5]。同时观察不同组别发生VAP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组别患者的通气时间对比
其中A组患者中通气时间<24 h者居多,占比92.00%;B组患者中通气时长在24~48 h者居多,占比88.00%;C组患者中通气时间在3~4 d内者居多,占比84.00%;D组患者中,以通气时长在4~7 d、7 d以上者居多,分别占52.00%、40.00%,见表1。
2.2不同组别发生VAP情况对比
D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最多,占比48.00%;C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占比28.00%;B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例数为3例(12.00%),A组无VAP患者(0%),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通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也日益凸显,机械通气带来的并发症主要有气压性损伤、呼吸道感染、回心血量减少、内脏血流量灌注减少、喉损伤等,其中以气道粘膜损伤与VAP的发生最受关注[6]。有研究报道[7],某些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可加重其原本存在的炎症与肺损伤。本次研究通过对不同气道粘膜损伤程度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提示粘膜无损伤患者的通气时长通常是在24 h内,而轻度粘膜损伤患者通气时间一般不超过2 d,3 d后粘膜损伤程度即加重,当时间达到7 d时,患者粘膜损伤程度达到严重,但少有继续加重的病例,证实了通气时间与气道粘膜损伤有相关性,通气时间延长可加重气道粘膜损伤的程度。
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后至撤机后48 h内发生的肺炎,对患者影响极大,一旦发生VAP可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有关报道称[8],年龄大、有慢性肺病、长期卧床意识不清、机械通气时间长均是引发VAP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研究发现,D组患者通气时间最长,发生VAP的概率也最高,且发生率随着患者通气时间的减少而递减。
本次研究对机械通气不同时段,气道细胞病理学的改变、患者粘膜损伤情况以及VAP发生率进行观察与探究,为临床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对于危重患者应当尽量控制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对其气道的损伤和VAP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郭晓伟,刘志敏,龚秀琴,等.不同间断控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时间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6):22-25.
[2]刘畅,杨宁.抗感染药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7,15(3):681-683.
[3]李荣琴,刘林巧,吴天凤,等.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2):3088-3090.
[4]许新举,郭金成,郭莲香.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机械通气对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及血清PCT、AngⅡ水平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4):105-107.
[5]孙贤辉,谭成燕.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2):102-103.
[6]王小江,李承红.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0):93-96.
[7]郭文娟.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抗感染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3):25-28.
[8]么颖,陈琪,祝鹏英,等.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析及循证干预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7):994-9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