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09:30: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总体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情况更好,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疗效;急性脑梗死;患者

本文引用格式:李克俭.探讨丁苯酞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0引言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般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如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等[1]。该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患者在患病后需及时进行治疗。常规的治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种新型药物,现常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2-5]。本文就丁苯酞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使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女性17例,男性18例,年龄为50~72岁,平均(63.12±8.01)岁;对照组中有女性19例,男性16例,年龄为51~73岁,平均(6 4.21±8.12)岁。纳入标准:①经医师诊断,确实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患者从入院到发病的时间不超过48 h;③未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②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使患者口服1次/d(300 mg)的拜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100 mg×30片,国药准字:J20171021),20 mg的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Lipitor阿托伐他汀钙片,规格:20 mg×7片×10件,国药准字:H20051408),主要作用是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等。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加入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CSPC,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规格:0.1 g×24粒×10件,国药准字:H20050299)进行治疗,口服3次/d,1次口服200 mg。

\

 
1.3观察指标

NIHSS评分按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评分,满分为42分,以0~4分为轻度缺损,5~20分为中度缺损,21~42分为神经重度缺损[6]。生活能力评分以100分为满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强。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按照《临床疗效评定》进行判断,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为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46%~90%,有效为患者NIHSS评分下降16%~45%,无效为患者NIHSS评分下降15%以下或无明显变化[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

 

2.2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3讨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大多数的中老年人都有血脂高、血压高、动脉硬化等问题的存在,这些也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8-10]。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的是为了使患者的缺血区血液供应恢复正常,使缺血病灶的进展得到有效的控制来改变脑细胞缺血的状态,使颅内压减轻,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11-12]。常规的药物治疗仅仅是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13-14]。而丁苯酞软胶囊具有双重作用,它不仅能够重建患者的微循环,同时还能够保护线粒体,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以及促进生长因子、使细胞神经凋亡减缓等来改善患者的症状[15]。

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丁苯酞软胶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淑斐.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9):57-59.
[2]董瑞剑.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伴认知功能损害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灌注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3):39-41.
[3]秦文欣,姜美玲,程谟国,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0):40-42,163.
[4]何晓英.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23):8-11.
[5]饶源,张岐平.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对血清ox-LDL、Lp-PLA2、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27-29.
[6]马宝情.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1):36-37.
[7]齐秀彦,吕燕,狄钊,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7):19-21,53.
[8]马巧亚,何娅,王锐利,等.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OS、T-AOC、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2):116-120.
[9]张桂芳.氟伐他汀和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8,30(9):143-144.
[10]樊秀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8):111-112.
[11]郭子华.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UA、ET-1、PTX-3、sICAM-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8):20-23.
[12]徐玉,查岭,苏海霞,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蛇志,2018,30(3):33-34,40.
[13]尹楠,陈华,段瑞生.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MMP2、MMP9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2):1376-1379.
[14]Zhao X,Hippe DS,Li R,et 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rotid Artery High-Risk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Symptoms:A Chinese Atherosclerosis Risk Evaluation II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ardiovascular&Cerebrovascular Disease,2017,6(8):e005831.
[15]Yuh WT,Alexander MD,Ueda T,et al.Revisiting Current Golden Rules in Manag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Evaluation of New Strategies to Further Improve Treatment Selection and Outcome[J].Ajr Am J Roentgenol,2017,208(1):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