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1 15:57: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医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18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及呼吸机耐受情况将患者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90例,乙组90例。乙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加无创正压通气,总结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住院天数、治疗效果、插管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后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均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气管插管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其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并且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关键词:慢阻肺;急性发作;治疗;无创正压通气;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谭怀勇.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15-116.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阻,患者急性加重时,会导致肺功能恶化,生活质量下降。这就要及时给予慢阻肺患者有效的治疗,从而避免心肺并发症发生[1]。为探讨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选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医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180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为。

\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医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18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90例,乙组90例。甲组中男55例,女35例;患者年龄在55-78岁,平均(61.20±2.40)岁;乙组中男52例,女38例;患者年龄在54-77岁,平均(61.12±2.3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做对比。无创正压通气的适应症:中重度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慢阻肺者呼吸频率超过25次/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45 mmHg,pH值低于7.35,或者氧合指数少于200 mmHg。无创正压通气的禁忌症:呼吸微弱或停止、意识障碍、无力排痰,脏器功能严重不全、严重腹胀、未引流的纵隔气肿或者气胸、上气道损伤、颌面部损伤、面罩不适以及无法配合者。甲组患者存在无创正压通气的适应症,且不存在禁忌症。

1.2方法。乙组常规治疗:乙组的选取标准: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但无酸碱平衡障碍,或存在酸碱平衡障碍,无创呼吸机不耐受或不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者。乙组给予吸氧治疗,鼻塞、鼻导管经口吸氧;抗感染治疗,药敏实验后选择抗生素;化痰止咳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加无创正压通气:飞利浦A30呼吸机,初始参数设置:呼气正压4 cmH2O,吸气正压10 cmH2O,后根据病情及患者耐受性调整参数。先持续三到五天,之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治疗4 h,之后逐渐减少正压通气的时间,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如果正常则呼吸机停止使用,之后常规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记录两组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在治疗后,记录气管插管情况、住院天数。

1.4评价标准。治疗效果,显效:慢性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且血气分析指标正常;好转:症状好转,且血气分析指标进步;无效:症状和血气分析指标等没有改善[2]。

1.5统计学分析。经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经(±s)表示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住院天数,行t检验,经(%)表示治疗效果、插管情况,行χ2检验,P<0.05时,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χ2=11.216,P=0.001),详见表1。


\
 
2.2总结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两组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后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均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总结插管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和住院时间。在甲组的90例患者中,7例患者气管插管,其概率是7.78%;住院时间平均是(11.31±2.11)天。在乙组的90例患者中,7例患者气管插管,其概率是7.78%;住院时间平均是(18.96±2.58)天。两组的气管插管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时间少于乙组,差异显著(t=21.775,P=0.000)。

3讨论

对于慢阻肺来说,是呼吸系统多发且常见的疾病之一,慢阻肺在中老年人中多发,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主要是慢性咳嗽、轻度呼吸困难以及咳痰等,在给予患者用药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但肺功能逐渐恶化[3]。在疾病后期,会有程度不同的胸闷、喘息等表现出现,对患者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需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以及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测,并且结合各项检测指标从而尽早做出准确的诊断,之后给予患者相应治疗。以往临床主要通过抗感染、止咳祛痰以及吸氧、支气管扩张剂等方法对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可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不能彻底治愈疾病[4]。所以,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经呼吸机机械力量帮助患者进行呼气、吸气等,可明显改善患者在通气障碍中出现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且,同有创机械通气相比较来说,无创正压通气的并发症少、创伤性小[5]。但是在无创正压通气的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呼吸机面罩连接以及呼吸机打开的顺序,当先打开呼吸机时,就可能使漏气补偿功能被开启,而致使气流量过大;②要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变化对通气压力进行调整,避免压力过大致使气道压力过高,在患者的表现稳定后,逐渐上调通气压力,而且在使用中要给予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生化指标等密切的观察以及检测[6]。

总之,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其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并且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蔡锦洪.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9,20(17):36.
[2]祝白玉.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8,30(34):249-250.
[3]阿卜力克木·阿卜力米提,麦麦提图尔荪·麦麦提.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3):106,108.
[4]蒋忠.对25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75-77.
[5]黄玉凤.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3):12300-12301.
[6]赵华琴.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7,38(1):72-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