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造影剂至血管外周围组织,导致1名高血压患者手背部外渗的伤口护理。方法通过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和局部伤口外渗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正确选用伤口敷料进行创面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实施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手背伤口肿胀缩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运用湿性敷料在造影剂引起外渗伤口可有效促进愈合,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造影剂;手背;外渗;湿性愈合
本文引用格式:张鑫,于欢欢,李太侠.手背部造影剂外渗伤口的1例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06-307.
0引言
CT增强扫描在疾病的诊断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需在扫描前往患者静脉注入造影剂[1]。造影剂的使用有利于增强病变部位的显示程度,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高速注射,会使造影剂外渗的概率增高,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的可出现皮肤溃疡甚至坏死[2]。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或局部水泡形成溃疡。近期,通过护理1例手背部造影剂外渗伤口的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和局部伤口湿性愈合处理,正确选择敷料,伤口愈合,疼痛消失,未造成组织坏死,现将诊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叶某,女,63岁,工人,因“造影剂外渗23 h,右手背肿胀,水泡伴疼痛1 d”于2018年9月27日至泗阳县人民医院伤口门诊,患者前1日上午在外院行CT增强扫描,高压静脉推注造影剂时引起外渗至周围组织,当时出现疼痛,外渗及肿胀不明显,在当地医院未予特殊处理,回家至晚上自觉疼痛加重,手背部肿胀出现水泡伴渗出液,9月27日早上至门诊换药室,见患者右手背一面积7 cm×8 cm大小水泡,伤口边缘界限不清楚,周围皮肤发白,变色,水肿,张力大,半透明状,水肿范围>15 cm,呈凹陷性水肿,皮肤发凉。根据外渗分级为4级(美国INS标准)。
1.2全身评估
患者身高160 cm,体重72 kg,体重指数(BMI 28.1),否认有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心绞痛及高血压史6年,按时服药,现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依那普利,血压控制正常。2年前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1年前跌倒至右手克雷氏骨折行石膏内固定治疗,功能锻炼恢复至右手握拳不全。使用数字评分法(NRS)对该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其疼痛评分为6分,外渗伤口运用美国INS标准,患者外渗为4级。
1.3局部评估
运用评估三角法进行伤口评估,患者手背见大小不等水泡,面积为7 cm×8 cm,有渗液,为无色无味,伤口边缘不整齐,周围皮肤肿胀,浸渍,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水肿范围>15 cm、末梢循环差,呈凹陷性水肿,皮温凉。
2护理措施
(1)2018年9月27日首次换药,创面清洗,常规采用0.5%碘伏消毒水泡及其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清洗。大水泡用无菌注射器在水泡最低位刺破水泡,抽吸渗液,无菌纱布吸干渗液,小水泡予自行吸收。用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10 mg+2%利多卡因10 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 cm处进行环形局部封闭。患者VAS评分为6分,予水胶体敷料贴于手背部吸收渗液,减轻疼痛,预防控制感染,纱布外固定,另一张贴于手腕上方,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制动,患处勿受压。
(2)2018年9月28日,患者伤口7 cm×8 cm、皮肤分离、有瘀斑伴中量渗液,周围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直径>15 cm,患者主诉疼痛减轻,无麻木感,皮温正常,VAS评分为4分,继续使用水胶体敷料自溶清创,减轻水肿。
(3)2018年9月29日,患者敷料清洁伴少量渗液,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缩小、无浸渍、无紧绷感、皮肤松弛,水肿直径>15 cm,患者疼痛减轻,VAS评分为3分,水胶体敷料未更换,指导继续观察伤口及周围皮肤情况。
(4)2018年10月5日第3次换药,患者外渗伤口皮肤变色呈暗紫色,无渗液,伤口7 cm×8 cm,周围皮肤肿胀缩小,直径为8 cm,皮肤温度正常,患者主诉上一次换药后第3天自觉疼痛减轻,擅自把水胶体敷料揭掉,予红霉素软膏外涂后效果不佳,右手背仍有肿胀伴轻度疼痛,VAS评分为3分。常规采用0.5%碘伏消毒水泡及其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清洗。继续予使用水胶体敷料采取自溶清创,促进上皮爬行,促进水肿淤血的吸收,加快血管再生。
(5)2018年10月13日第5次换药,伤口7 cm×8 cm,表皮与皮肤分界不清,周围皮肤肿胀,无疼痛,VAS评分为0分。皮肤表面呈暗紫色3 cm×3 cm,敷料同上未更换。
(6)10月19日伤口表面暗紫色表皮脱落,上皮完全爬行覆盖创面呈100%粉红色,表面干燥,周围皮肤完好,轻度肿胀。予坏死表皮清除后,更换水胶体敷料,保护脆弱皮肤。
(7)10月21日电话回访患者手背部无肿胀,无疼痛,皮肤光滑少许色素沉着,指导患者坚持患肢关节功能锻炼。
(8)饮食指导:指导患者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饮食,平时饮食宜清淡,少放盐,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咸菜、咸鸭蛋不能吃,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虾、牛奶等,促进伤口愈合。
(9)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每日按时服药,饭后服用,服用降压药期间还要关注低血压的风险,指导患者每日监测血压,不可剧烈活动,定期门诊复查。
(10)疼痛护理:换药时动作轻柔,多与患者沟通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
(11)患肢关节功能锻炼:教会病人手指关节、手腕、肘关节及肩关节的被动到主动运动,循序渐进,坚持锻炼。
3体会
通过这次案例的护理,了解造影剂引起血管周围外渗的严重性,应用湿性敷料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换药舒适度。湿性愈合理念,在湿性环境下,具有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坏死组织溶解和肉芽生长、避免干痂形成和新生肉芽组织机械性损伤、减轻疼痛等优点[3]。水胶体敷料能提供一个湿性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可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多因子释放,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轻疼痛[4]。水胶体敷料黏贴于伤口处管理吸收少量渗液,另一张贴于手腕上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消退[5]。伤口处理是一个动态的,每次换药前均要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患者用药、饮食、心理及肢体活动度等均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换药期间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用药,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情绪,患者对治疗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张飞冰,叶秋萍,夏欣,等.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16(3):281-282.
[2]陈萍燕.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5(3):43-45.
[3]王晓燕,任珵.湿性愈合疗法用于氯化钾外渗致组织坏死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1):94-95.
[4]王胜琴,赵群,周桂花,等.水胶体敷料治疗结肠造口周围皮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23-24.
[5]段明华,攀萍.水胶体敷料与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4):138-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