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治疗的主要前提即维持放射治疗定位的精准性,这才能有效达到治疗效果,使局部控制率提升上来。对于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定位来看,通常使用模拟定位法,而常规模拟定位易被X线干扰,为此所呈现出的定位结果也并不十分准确。CT模拟定位具体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被大家所认可而广而使用的定位方式,在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中采用CT模拟定位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产生,并在病灶区加大治疗剂量,有利于加强肿瘤的控制率。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治疗;CT模拟;常规模拟定位;对比
本文引用格式:张佳.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39,241.
0引言
食管癌在临床愈发常见,其病发率也在逐年上升。临床通常运用CT以及B超等检测方式对食管癌加以检测观察。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一般可采用放疗法,在治疗时要保证病灶部位能够获得足以杀灭癌细胞的照射剂量,同时还需要控制照射剂量对正常组织所产生的损伤问题,防止并发症的产生。食管癌的模拟定位是科学治疗的前提保证,也是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CT模拟定位是一类以CT图像以及各类重建图像为基础的计算机虚拟定位技术,此技术在近些年被国内临床广泛使用着,这是因为治疗食管癌能够科学精准的设置放射照射野,以此达到医患双方预期的治疗效果。
1常规模拟定位
对于食管癌放射治疗而言,治疗前的病灶定位是相当重要的,在临床未投入使用模拟定位机以前,定位的选择主要是由临床医师依靠自身经验或以诊断片的引导加以估计而出,并直接于病患身体上确定出照射范围,这种方式是相当粗糙的,在之后,则开始使用普通X线诊断机,这也是临床使用的常规模拟定位。临床对于X线诊断机的使用通常会在病患体表位置放上诊断的铅粒或铅丝,这样可以正确估算出肿瘤的深度、治疗照射的基本范围,但是,这种确定方式操作起来并不便捷,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并且获得的准确度也达不到预期效果。X线模拟定位机在放射定位治疗中的使用时限较长,它也是食管癌传统放疗过程中计算病灶受照范围与受照位置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食管癌定位较常用的方法。模拟定位机与放射治疗机同样具备类似的机架旋转、升降床以及准直器旋转等参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具备诊断机对病变部位及其周围器官进行观察的技术效果。由此可见,模拟定位机能够有效辨别出病变中心、病变的宽窄、长短以及与体表的距离情况。临床对于病患食管的解剖位置在为其实施模拟定位放射治疗时通常会选择中心照射法,病患取仰卧位,总结前后野定位的临床特点来看,具体包含下面两点:首先,床与机架的角度均设置为零度,确保病患身体对称轴与模拟机室内终身激光灯处于平行状态,病患双臂放在身侧,再取钡剂吞咽下去后含适量钡剂,通过透视系统下将其病灶位置显示出来。其二,以透视荧光屏为指导观察病灶的中心位置情况,对模拟机的机架者旋转处理(旋转角度至90°或270°),然后针对模拟机床的高度情况做出有效的调整,通过高度调整来保障射束中心与肿瘤中心进行再次重合,完成以上操作后回归模拟机机架为0°。以模拟机“井”字线为基础来准确规划出照射野的上、下、左、右界情况,与此同时,认真标记在病患的对应体表位置上(即前照射野),记录出垂直源的具体皮距、射野的大小位置、病床高度、机架角度以及准直器角度等细节。就斜野定位的具体情况来看:首先,等中心方法的确定同前;其次,对机架角度进行旋转处理(约旋转至310°或50°上下),在透视荧光屏的指导基础上使准直器的角度情况确定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应当避开脊髓部位;其三,旋转机架调节至230°(或130°)上下,再一次以透视荧光屏为基准使机架角度、照射深度、照射野大小以及准直器角度得以确定下来(即为后斜野)。在模拟机的引导下通过钡显示出病灶的具体部位,在此基础上能够精准的将黏膜改变、癌瘤长度以及食管动力学改变完整显示出来。对于食管癌的定位过程,为了方便吞咽以及显像,临床要求将水与硫酸钡调至为糊状,在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吞咽操作,病患给予钡餐时,医师应当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来查看食管在充盈情况显示出来的黏膜状况以及食管轮廓情况,同时还要对食管柔软度、蠕动状态与畅通度等进行观察,模拟定位可以帮助医师进行肿瘤分期,而临床使用的食管钡剂显像的优点较多,包含经济、方便等优点,而且,其诊断率与定位准确率也较高,为病患带来的痛苦少。
X线模拟机为基础实施的食管癌定位操作具有准确、便捷的特点,在病灶部位的定位中可以精确的显示出宽度以及长度等情况,同时,照射野还能有效避开脊髓等部位。尽管优点如此之多,它仍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它无法完全确定肺的照射范围;还比如,不能完全分辨出软组织的密度情况。当前临床使用的X线模拟定位机还需要依据食管钡剂X线影像方能更好的预测出食管癌照射野大小情况,虽然食管钡剂X线影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出食管腔内肿瘤情况,但对于管腔外的肿瘤情况还无法清晰的显示出来。
2食管癌CT模拟定位
运用X线模拟定位机取得与CT断层影像相类似的设想是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于模拟机上最早实现,同时于九十年代Ragan等开发出于CT机架安装激光定位器的CT模拟定位系统,CT模拟定位技术便由此开创出来。与常规X线片相比,CT定位可以精确的显示出病灶范围情况,可以对食管癌变进行评估,特别运用于不规则病变与淋巴结转移、周围器官侵犯等情况下更具优势性。CT扫描检查具备优良的定位技术,能够有效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食管外浸润与侵犯范围、纵隔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同时还能依照定位标志准确来确定靶区大小、中心位置以及合理照射角度,这对于照射野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在CT模拟定位时,CT扫描图像无法反映出食管壁的扩张功能情况以及显示黏膜皱璧的具体状态,有部分容积效果存在,并于病变长度的显示上存在缺陷问题。有研究学者将食管造影显示的肿瘤长度与外科手术结果相对比,经研究发现其一致性不超过百分之六十,CT扫描即为32%。为此,CT模拟定位在对病变部位长度的确定上略逊于食管镜与食管造影。食管癌CT模拟定位在下面几个方向可以弥补常规X线定位不足,首先,因CT扫描检查是精确的定位扫描技术,所以,它可以准确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其二,食管癌病患食管腔与肿瘤的关系通常显现出偏心性生长状态,若以食管钡彪马显示的管腔作为射野中心,则会有病患的部分肿瘤漏照问题出现或者处于低剂量区,这违背的治疗的初衷,而CT模拟定位可以依照定位标志精准确定靶区大小、中心位置、合理的照射角度,这对于照射野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有效解决对偏心性向外生长的肿瘤X线钡餐定位中心不准确问题加以解决。
在临床治疗中,食管癌CT模拟定位存在着高组织分辨率特点,此方式可以有效区分组织间密度的微小差异情况,除此之外,对于各类组织的密度值能可有效测量出来,这对于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3结束语
据调查研究可知,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食管癌的高发国家,所以,在我国的死亡病例也是相当高的。病患一旦呈现出食管癌的相关临床症状,入院检测则被告知为中期或晚期。如今,食管癌放射治疗常规用模拟机加以定位,在模拟机下钡剂显示出病变位置、长度,然而,相较于CT模拟定位,常规模拟定位的差异度较大,在临床中,CT模拟定位具有更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路小帆.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对比[J].医疗装备,2017,30(22):7-8.
[2]招翔,嵇先国.食管癌患者治疗中采用CT模拟定位放射治疗对其生存率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0):107-108.
[3]刘力,琚李华,徐星星,等.CT与X线模拟定位放射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4):50-51+54.
[4]高雪梅,周鹏.CT模拟定位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07):781-782.
[5]WU MEI,WEI CHENGGANG,YIN JUN,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T Findings and p53 and p16 Protein Asbnormal Expression of Nasoplmryngeal Carcinoma[J].PROGRESS IN MOODERN BIOMEDICINE,2006,6(8):15-18.
[6]LI ZHENMING,JIANG XIAOJING.Using Hepatic Arteriography&Lipiodo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port of 15 cases[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06,6(2):67-68.
[7]XIA YANG,WANG AIGUO,ZHANG WEI,et al.Effects of hyperbaric oxyge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in Vivo[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06,6(12):27-30.
[8]LI CHUANMING,XIANG YUEJIAO,ZHOU YANG,et al.The CT and MAR Diagnosis and Antidiastole of Brain Abscess and Metastatic Tumor[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06,6(8):15-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