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0 17:25: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1例。患者分别在第2、4、6天进行颅内压监测,并检测肾功能,其后调整甘露醇用量。结果①在第2、4、6、15天观察组的左右颅内压较为正常比参照组高,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②参照组有3例出现了肾功能损伤,肌酐、尿素氮皆比观察组高,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参照组的甘露醇总量也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采用无创颅内压监测,能够提供准确的颅内压值参考,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无创颅内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大耀.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60-61.

0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造成的颅内压升高属常见的于神经内科病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缓解患者脑水肿的情况并减少颅内压值,缓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在神经内科常用的两种监测方式:传统颅内压监测和无创颅内压监测,传统的颅内压监测需要对患者进行腰穿刺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需要进行创伤性检查。而无创颅内压监测,能够让患者处在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即可获取颅内压数值,对治疗有着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所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进行分析,评定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实施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效果[1]。

\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将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所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1)和参照组(n=31)。纳入依据:①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脑出血大于30 mL;②有高血压的情况并且在发病时血压会快速升高,但没有其它因素造成的脑出血的情况;③肝功能一切正常。排除依据:①患有严重的白内障、青光眼等患者;②自身具有代谢障碍的患者。其中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7-81岁,平均(73.90±12.15)岁,出血量在13-34mL,平均(21.25±11.25)mL。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17-53岁,平均(29.12±12.33)岁,出血量在16-33 mL,平均(21.45±10.15)mL[2]。

1.2方法。在第2、4、6、15天观察组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并且住院当天和第15天对血生化进行检测。采用无创颅内压监测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将采集信号参数设置成:1.0赫兹的闪光刺激频率,1 ms的闪光脉冲宽度,30次闪光叠加。参照组不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

1.3统计学分析。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数据应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13.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依据正态分布检验,(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记录两组患者左右颅内压平均值、甘露醇总量和肾功能,予以t检验,组间对比P<0.05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左右颅内压平均值对比。表1、2数据证实,在第2、4、6、15天观察组的左右颅内压较为正常比参照组高,组间具有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的甘露醇总量和肾功能对比。通过表3数据可知,参照组有3例出现了肾功能损伤,肌酐、尿素氮皆比观察组高,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同时参照组的甘露醇总量也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P<0.05。

\

\


3讨论

高血压患者极易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会让患者剧烈头痛,意识出现障碍,严重者会变成脑疝的可能,造成生命威胁。所以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降低变高的颅内压为主。据研究指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和脑室内压力的检测相同,可以准确的知晓颅内压的变化。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是因为颅内及脑水肿等造成颅内容物变多,最终血压升高。临床治疗上采用脱水剂,例如甘露醇,来抑制颅内压升高的情况。甘露醇可以缩短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2波段的潜伏时期[3]。

通过本次研究证实,在第2、4、6、15天观察组的左右颅内压较为正常比参照组高,且参照组肾功能损伤,肌酐、尿素氮皆比观察组高,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同时参照组的甘露醇总量也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P<0.05。说明无创颅内压监测能够很好监测患者颅内压值的变化,且能够调整准确调整脱水剂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几率[4]。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采用无创颅内压监测,给予临床治疗准确的数据参考,让患者用药剂量也能更准确,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于芳苹,张瑜,赵迎春,等.FVEP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1):64-67,72.
[2]黄耿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7,30(6):1334-1336.
[3]高明霞,黄国权,李仲展,等.实时、持续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24-27.
[4]张锋,刘波,周庆九.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争议与前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945-2952.
[5]程毛锋,刘俊,江健.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3):3334-3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