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为后期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5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收治的200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麻醉状态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合治疗效果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为83.4%,治疗狂躁症总有效率为83.8%,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为76.1%,治疗精神障碍总有效率为81.0%,抑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期间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短期记忆障碍、头痛、头晕等,其中短期记忆障碍发生率最高,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恢复正常。结论精神障碍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障碍;疗效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陈冠干,梅家美,王兵.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39-40.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Non 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on Mental Disorders
CHEN Guan-gan,MEI Jia-mei,WANG Bing
(Xinghua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Xinghua,Jiangsu)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clinical effect of non convulsive electroshock in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to provide basis for later treatment of disease.Methods Review and analyze 200 cases mental disorder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1,2015 to June 1,2019 as research objects.Treat them with non 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under anesthesia.Analyze clinical effect based on treatment effect.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on 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was 83.4%in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83.8%in treatment of manic disease,76.1%i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81.0%in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n depression,manic disease and schizophrenia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During treatment period,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include short-term memory disorder,headache,dizziness,etc.Incidence of short-term memory disorder was the highest,and adverse reactions return to normal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Non 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of for mental disorders patients with low adverse reactions incidenc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Non convulsive electroconvulsive;Mental disorders;Effect analysis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由精神压力引发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1]。精神障碍疾病最主要的类型包括抑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等,其中抑郁症的发病与脑中枢神经受到刺激有关,精神分裂多发于男性,与机体发育不完善有关。治疗精神障碍需要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从根源上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2]。现阶段,临床治疗各类原因引发的精神障碍疾病主要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该疗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的15-75岁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整体依从性较好,抽搐明显减轻,无恐惧感,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电休克治疗存在的缺陷[3],目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精神障碍类疾病常用的物理疗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00例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无抽搐电休克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于2015年5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期间收治的200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诊断分类标准,狂躁症患者31例(15.5%),抑郁症患者42例(21.0%),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63.5%),全部200例患者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为17-71岁,平均(31.27±9.58)岁,病程为2个月至14年,平均(9.27±3.54)年。
1.2方法。全部200例患者均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进行治疗,每个星期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 d。依据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和身体恢复情况,在持续治疗5-6次后,可将治疗频率调整为2 d/次,患者需要进行约5-12次治疗。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肝肾功能、胸片、脑电图、心电图、血常规等项目检查,治疗前4 h禁止饮水,治疗前8 h禁止饮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给予肌肉注射阿托品0.25 mg,避免呼吸道产生过多分泌物。取仰卧位静脉滴注丙泊酚1 mg/kg,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在患者呼吸不应,睫毛反射消失的情况下停止注射,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完成上述操作后为患者注射琥珀胆碱(0.2%)0.6 mg/kg,待肌肉松弛,肌束震颤结束后通电。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确保电刺激的有效性,控制患者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为患者实施氧罩内加压,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将患者护送至医院观察室。
1.3评价标准。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减分率进行评估,并确定临床总有效率。完全缓解:减分率不低于75%,显著进步:减分率不足75%,超过50%。好转:减分率不低于25%,不足50%,无效:减分率低于25%,完全缓解和显著进步视为治疗有效,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为83.4%,治疗狂躁症总有效率为83.8%,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为76.1%,治疗精神障碍总有效率为81.0%,抑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在治疗期间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短期记忆障碍、头痛、头晕等,其中短期记忆障碍发生率最高,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恢复正常,见表2。
3讨论
精神障碍疾病是现阶段临床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与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生活节奏加快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压力以及心情压抑是诱发精神障碍疾病的主要因素,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病因为精神压力过大[4]。精神障碍疾病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需要结合患者病情,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减缓患者的精神压力。在患者麻醉状态下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在治疗前进出现的抽搐反应,与传统电疗方式相比优势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疾病临床总有效率为81.0%,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短期记忆障碍、头晕头痛、呕吐、轻度认知障碍等,其中短期记忆障碍发生率最高,在治疗后7d左右恢复正常,因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各类不良反应在治疗后均能够消失,属于可逆的短暂性不良反应。无抽搐电休克属于物理疗法,是在患者麻醉状态下使肌肉完全松弛实施的治疗[5]。传统的电休克疗法需要使用电流对患者大脑进行短暂性刺激,使患者全身抽搐,大脑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放电,以此来实现精神状态的控制,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患者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完成,患者会产生严重的肉体痛苦和精神恐惧,极易出现呼吸暂停、心脑血管疾病、骨折等症状[6]。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降低治疗期间各类意外情况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抽搐和恐惧心理,对极度兴奋、冲动、躁动伤人的狂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于紧张木僵、拒食、自杀、自伤等重度抑郁症患者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类疾病患者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7]。
综上所述,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优势显著。同时本次研究样本数量不足,缺乏同类医院数据对比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范桂红,庞高峰,汤光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3):25-26.
[2]李均锐,黄权才.琥珀胆碱复合丙泊酚不同剂量对无抽搐电休克患者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7):850-852.
[3]谢祖宽,尹华,张秀娟.不同疗程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0):56-58.
[4]陈俊名,董再全,徐皓,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老年精神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风险评估[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01):27-29+43.
[5]王志民,王帅,齐向东,等.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01):113-115+122.
[6]黄亮,张秋兰,马大增,等.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利培酮及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3):116-117.
[7]于沭莲,陈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大医生,2019,4(02):6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