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今我国胃肠外科老年期痴呆患者正在逐渐增多,其照护以家庭照护为主导,社区支持严重不足,机构照护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借助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为痴呆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直接支持、加快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加速培养老年护理专门人才、推行“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整合公共资源,在社区方面进行“医养结合”、重视社会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老年期痴呆的了解、构建痴呆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关键词:胃肠外科;老年期痴呆;照护;现状与展望
本文引用格式:陆锦冒.胃肠外科老年期痴呆患者照护现状与展望[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121-122.
0引言
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缓慢性和不可逆的大脑功能衰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认知功能发生障碍,而且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心理精神状况上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1],干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舒适生活。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痴呆患者已经不局限于老年患者,也不局限于医院的老年科室,就连中青年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升高,医院的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和消化科都有分布。据统计,大多数科室的老年期痴呆患者均有国内专家进行探讨,目前关于消化科老年痴呆患者的研究相对较少,也对消化科老年痴呆患者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困扰。研究指出,年龄和性别依旧是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2]。为了更好的延缓痴呆患者病情恶化,减轻照护者的负担和减少医疗费用[3]。现对老年期痴呆照护现状进行阐述,以期能针对现状提一些对策和建议。
1我国老年期痴呆照护现状
我国当下老年人照护方式比较单一,仍然只存在常规的几种照护模式:(1)家庭照护,我国当下还是有很多痴呆患者在家里居住,这就不可避免的由配偶或者子女为其提供生活照护;(2)社区照护,随着我国整体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区人员也经常组织工作人员为在家里居住的痴呆患者提供入户服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的困难;(3)机构照护,据统计,我国很多老年人居住在养老院,这对于痴呆患者就特别需要机构人员提供护理服务[4]。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各种机构建设和制度都不是很完善,需要我国政府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受国情和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国长期仍然会以家庭照护为主。
1.1家庭照护占主导
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家庭经济的压力等,家庭照护是我国痴呆照护的主体[5]。痴呆老年患者仍然是由妻子、子女及其他亲人提供生活照料[6]。由于痴呆老人病情持续加重,照护者不仅在生活上全面照顾患者,还要忍受痴呆患者的一些行为和精神异常的症状,因此照护者经常会出现生理上的困扰,更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我国家庭照护者由于需要提供长期照护,并且一直从事繁琐的日常照料工作,常常会引发照护人员出现虐待患者的倾向,而这种倾向的影响因素有可能取决于照护者教育水平和承担照护任务的人员数等[7]。然而,对于患者的照顾者也是需要很多需求的,尤其是经济水平的支持,社会方面的支持和缓解自身的精神压力[8]。照顾者为患者提供的照护包括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的照护,但与患者很少沟通,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也不利于照护者自身心理压力的缓解。
1.2社会支持严重不足
现如今我国许多社区对适合于痴呆患者的服务及照顾形式尚未形成,难以符合患者的持久需求[9]。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水平和社会机构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发展至今,虽然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再加上社区从业人员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生活,也需要经济的支持,所有由他们提供无偿服务还是相对较困难的,鉴于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强服务优惠政策的实施,鼓励社会的多方面支持,尽量为社区从业人员减少自身的工作压力,也为痴呆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全面的服务[8]。
1.3机构照护不容乐观
现如今我国许多养老机构的主要服务形式是养老服务,而对于需要专业照护的痴呆患者来说,虽然机构能够保障他们的平安,但适合他们疾病的医治和照护经常难以得到保障;虽然说我国机构也配备了医护人员,但是老年痴呆患者问题多,在机构还是无法完成患者的药物指导和生活指导,而且护理员关于痴呆病症方面的相关知识水平、照顾技能及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活动安排上的相关技能仍需提高[10]。养老机构独有的同一规范化经营、枯燥的日常活动,且因为顾忌到患者安全而对患者进行的一定的肢体管制,这些容易加剧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衰退。不恰当的护理方式亦会导致患者缺乏安全感及情感交流,行为和精神症状频繁发生。研究表明,患者在进入机构后,会出现一系列情况,如患者病情恶化,增加其它疾病和死亡风险[11]。老年期痴呆由于照护难度大,风险大,存在一些机构不愿意接收痴呆患者。调查显示,养老机构目前很多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康复护理不到位,很少涉及功能康复尤其是记忆康复的内容,更谈不上社交需求;而痴呆的治疗上由于医生专业知识的不足,养老机构对老年性痴呆不进行主动治疗[12]。另外,机构护理员存在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水平不高,岗位培训不足,压力大等问题[13]。
2国外老年期痴呆照护现状
国外发达的国家在痴呆照护方面提供的主要社会服务有[14]:
(1)家庭照护者培训。由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组织和医疗卫生系统合作,派遣专业护理人员对家庭照护者开展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有家庭教育、压力处理和护理技术培训。(2)定期白天照护和临时家庭照顾。对于需求量较大且患者家属没有照护时间的患者应该提供白天照护,对于家庭照护者有临时需要处理事情而没有时间时可以要求临时家庭照顾,这对于患者及家属还是相对比较合适的。(3)定期评估。照顾者会随时关注痴呆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4)成立家庭照护者支持组织。痴呆患者是需要长期被照护的,痴呆患者的家属应该成立一个后勤服务团队,详细讨论对于患者的照护问题。(5)给予财政支持。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痴呆患者会给有政府补助基金,对于长期提供照护的人员和机构从业人员也有具体的支持资金。
目前,许多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了对应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以如下三种形式为主:德国和日本为典范代表的社会性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美国为代表的长期性护理保险制度,以英国、奥地利等国为代表的长期护理津贴制度[15]。
3我国老年期痴呆照护的展望
3.1为痴呆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直接支持
3.1.1开展健康教育支持
数据显示,老年痴呆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各类复杂的病情经常会出现变化,会给社区工作人员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为此,社区应该为患者们建立一个健康档案,依赖可以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便于为患者提供照护;二来可以为以后照顾相同疾病的患者提供可查的病历模板。同时也能向关心患者的家属介绍痴呆患者病情发展特点,使其能进一步理解痴呆患者。通过定期的家访、电话随访,不断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技能。
3.1.2提供心理支持
老年痴呆患者虽然在生活上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需要家人和其他机构人员的协助,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非常孤独,缺乏安全感的,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每年都有部分老人因为想不开而选择自杀或者离家出走,这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作为最基层的服务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定期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为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情感支持服务,使其更好地恢复健康,快乐安慰的生活[16]。
3.2加快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我国应迅速去寻求创建统一的、有代表性的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关心和注重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这一特别的人群,抓紧制定痴呆老人长期照护的国家级规划和护理规范,从政策上推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首先,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将老年期痴呆症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范畴;二是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如日间照顾中心、喘息服务机构、家庭护理站等,为照顾者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17]。此外,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机构准入评估标准,对痴呆老人入住机构有详细的责任认定、管理制度,对于痴呆患者的分级护理有合适的标准[18]。
3.3加速培养老年护理专门人才
建议加大痴呆患者照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高等教育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对该领域人才的招生、定向培养以及就业指导,上岗前应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通过方可上岗,形成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队伍,从而保证痴呆患者及家属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身体,保证健康生活;建议构建科学有效的从业人员服务评价体系,实施考核评价的反馈机制,将卫生服务系统和家政服务系统进行整合;三级甲等医院可为下级医疗单位开展帮扶活动,为需要进一步提升围产期护理水平的从业人员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并制定相应的培训流程、内容、考核和评价标准,完善痴呆患者照护服务行业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3.4推行“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
机构应改善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对痴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进行全面的关注,摒弃过去仅仅关注痴呆老人身体需求的陈旧照顾方法,对痴呆患者要多一些尊重和理解,毕竟每个人年轻时都曾为社会建设做出了很多努力。在护理院特意设立痴呆单位,主要招收痴呆老人。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辅助照料型机构,将住房与个性化的支持服务相结合,可为老年期痴呆患者提供一种祥和舒适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9-20]。
3.5注重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社会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应该加强社会大众的认知度,呼吁社会年轻人多去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真正的叫老年痴呆患者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政府可以号召社会进行各种题材教育材料的制作,如录像、宣传页等,按时开展大型咨询教育活动。社区还可为老年人提供身体检查、健康评估、辅导、治疗等服务,并在社区宣传栏张贴壁报,不断地引进各单位走进社区,关注老年人,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政府领导下的社会可以建立一个“医院一社区一家庭”的老年人照护网络系统,供给老年期痴呆患者多样化的服务。有关部门应制定计划,定期宣传,并供给相应的社会资源[14]。
3.6构建痴呆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的服务痴呆老年患者,应该通过对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的照护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长期照护体系,为痴呆患者供给包括日常起居、疾病治疗、心理慰藉等内容的照护服务[21]。
4小结
当今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期痴呆患者不仅分布在胃肠外科,神经外科和内科,心外科和内科等科室都有老年痴呆患者的存在。老年期痴呆对家庭和社会的威胁势必日趋严重,对照护的需要也在快速增长。然而,我国痴呆照护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家庭、社区、机构有机结合起来[22],这对于我国痴呆照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兴,俞卓伟.现代痴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6.
[2]张宏博,徐勇,陈彬,等.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9):114-119.
[3]Soo B,Lori F,Peter J,et al.Improving dementia care:The role of screening and detect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J].Alzheimer's&Dementia,2013,9(2):151-159.
[4]徐萍,钟清玲.社区居家式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3076-3078.
[5]朱榕,张莉,李娟,等.老年痴呆家庭照护者照护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01):96-99.
[6]李佳倩,吴欣娟.减轻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39-640.
[7]夏丽,仝慧娟.老年痴呆照顾者照顾负担与虐待倾向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113-114.
[8]黄可.老年期痴呆患者社区-家庭照顾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汪婷,沈军.延续护理模式对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1):12-15.
[10]刘效壮,朱岱霖.行为绩效视角下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4):135-137.
[11]颜骅,金轶鸣,宋毓,等.上海市社区养老机构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和生活质量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1):97-100.
[12]刘效壮,陈延.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研究现状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3):142-145.
[13]杨飒,刘东玲,李红芳,等.长春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差异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9):2469-2474.
[14]徐勤.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问题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6):40-47.
[15]郭嘉玥,孙燕,董艳.发达国家健康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9,33(03):3-7.
[16]Taemeeyapradit U,Udomittipong D,Tepparak N.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0f dementia.severity and levels of distress on caregivers[J].J Med Assoc Thai,2014,97(4):423-430.
[17]邹健.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4.
[18]刘泽平,叶启蒙.老年痴呆照顾者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5):392-395.
[19]Passoni S,Moroni L,Toraldo A,et al.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Intervention for Alzheimer caregivers[J].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2014,28(3):275-282.
[20]Mcdermott O,Orrell M,Ridder HM.The importance of music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the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family carers,staff and music therapists[J].Aging Ment Health,2014,18(6):706-716.
[21]王子颖慧,尹梅.国外养老健康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01):95-98.
[22]侯志强.城市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完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23]陈鸣声,周俊.国际健康养老服务提供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8,31(05):65-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