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采用 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 2016 年 5 月至2017 年 10 月于我院就诊的 81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 分别采用常规剥脱术、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上升幅度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予以 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关键词: DSA 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下肢静脉曲张
本文引用格式:周永财 .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97):104+106.
0引言
下肢静脉曲张在临床中多指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多数患者发生于大隐静脉,临床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其病发原因主要与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关闭不全、肥胖、长期站立等因素存在相关性,早期症状并不显著,随着病程延长,严重者会伴有明显疼痛,甚至会出现溃疡形成老烂腿,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因而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1]。本研究以 81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例,主要探讨 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81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例,其分组资料如下:对照组男 27 例,女 13 例;年龄 25-82 岁,平均(54.5±2.6)岁;患病时间 2-10 年,平均(6.2±1.3)岁;其中单侧 24 例,双侧 16 例。观察组男 27 例,女 14 例;年龄 24-83 岁,平均(54.8±2.8) 岁;患病时间 2-11 年,平均(6.6±1.5)岁;其中单侧 25 例, 双侧 16 例。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 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均符合《外科学》中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 [2];②未接受过介入硬化治疗;③详细了解研究内容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动脉楼及深静脉血栓者;②伴有精神类疾病、意识障碍者;③存在药物过敏史者。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剥脱术治疗,硬膜外麻醉满意后将患者调整至合适体位,常规铺设消毒方巾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高位结扎患侧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周围 5 个属支,剥脱病变位置至患侧下肢的内踝上侧血管,压迫止血、弹性加压包扎。观察组予以 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术中使用仪器及试剂:规格 5 mL 的 2 个注射器、泡沫硬化剂, 使用其中 1 个注射器抽取 4 mL 空气,另外一个抽取 1 mL 聚多卡醇后连接三通,快速来回推送 20 次官腔内药液,注意前10 次关闭一半三通阀门,之后全部打开。术前首先标记患侧肢体的浅表曲张静脉,根据浅表静脉曲张部位将患者调整至合适体位。患处常规消毒后将橡胶止血带捆扎在膝关节上 10 cm 处,于靠近近端穿刺病变血管位置穿刺,成功后(判定标准: 穿刺针回抽看见静脉血)固定胶布、松开橡胶带。在 DSA 引导下注入适量碘海醇对比剂作造影检查,观察病灶周围静脉交通情况及血管血行方向,无明显异常后于曲张静脉注入泡沫硬化剂,可见泡沫硬化剂移向近心端,当对比剂刚达到浅静脉交通支时即可停止。硬化剂注入结束后,拔除穿刺针并进行按压处理。术后将患肢抬高 45°,予以弹力绷带包扎, 并叮嘱患者起床步行 0.5 h。术后 24 h 可将弹力绷带撤除,改为弹力袜,持续 2 个周。
1.4观察指标。①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②两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采用 ELISA 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 24 h 后血清中 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IL-6(白介素 - 6)水平改善情况。③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用( ±s)表示,并发症发生率以(n ,%)表示,组间对比分别采用 t 、χ 2 检验。P< 0.05 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相关指标。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3±0.5)d、(25.7±3.1)mL、(50.2±5.7) min、(4028.5±241.9)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8±0.8) d、(82.8±12.4)mL、(81.5±7.6)min、(7265.7±475.6) 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 值分别为 23.702、39.957、29.469、54.264,P 值分别 0.000、0.000、0.000、0.000)。
2.2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对照组术前 TNF-α、IL-6 表达水平分别为(35.3±6.1)pg/mL、(39.2±6.5)pg/mL;术后分别为(77.4±7.2)pg/mL、(85.3±9.2)pg/mL。观察组术前 TNF-α、IL-6 表达水平分别为(35.1±5.8)pg/ mL、(38.8±6.3)pg/mL;术后分别为(47.6±6.4)pg/ mL、(61.5±7.3)pg/mL。术前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t 值分别为 0.213、0.395,P 值分别为 0.416、0.347),术后两组 TNF-α、IL-6 表达水平均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t 值分别为 27.669、18.126,P 值分别为 0.000、0.000)。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 其中皮下淤血、皮肤麻木各 2 例,皮下硬结 4 例。观察组 41例患者中,出现皮下淤血 1 例,并发症发生率 2.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 2=4.669,P =0.031)。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外周血管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学界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肥胖、长期站立、腹腔压力逐步增大等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常采用手术进行疾病治疗,其中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作为常见,但是常规手术治疗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且对医生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往往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诸多不足,因而微创术式已成为医学界研究工作热点之一 [3]。泡沫硬化治疗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术中采用的泡沫硬化剂主要是由于气体及液体硬化剂混合而成,相当于本身容积的血液从血管中排开,且注入后不易被血液稀释,可增大血管内皮接触面积及时间,减少硬化剂用量。术后使用压迫可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形成,从而引发纤维化阻塞静脉血管,达到治疗静脉萎陷的效果 [4]。但是王皆等 [5] 研究指出,采用泡沫硬化剂远期疗效并不显著,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 D- 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在 DSA 透视下推注对比剂检查,能够确认大隐静脉与深静脉关系的交通支位置,可避免盲目操作造成的药物推注剂量不当问题,避免影响疗效。同时 DSA 具有动态监视功能,在其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对手术切口要求降低,且操作简单方便, 因而更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减少(P< 0.05),与上述分析相一致,说明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能够促进患者加快疾病康复进程,进而缩小就医成本。
由于手术创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且组织血管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故在血小板活化状态下易引发高凝产生血栓。因而临床常将 TNF-α、IL-6 作为评估血栓发生的重要指标 [6]。本研究两组治疗后 TNF-α、IL-6 表达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说明 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炎症状态,合理规避诱发皮下淤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予以 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韦德康 , 韦彩群, 钟醒怀, 等.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J]. 医药前沿 ,2015,14(10):233-234.
[2]闫如虎 , 吕维富, 张万高, 等.DSA 引导下使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22(10):18-19.
[3]钟醒怀 , 黄黎彦, 张自旺 , 等.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J]. 微创医学,2016,11(3):429-431.
[4]郑晓兵, 王庆庆 , 常仁安, 等.DSA 下经导管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 [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3,34(1):88-91.
[5]王皆, 钱少圭, 白晓光 , 等.DSA 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疗效评估[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8,29(3):209- 211.
[6]宋于生.DSA 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 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3):21- 23.
《DSA 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02393181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