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康复效果影响。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518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分A组和B组,均是259例。A组行社区综合干预,B组行常规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心理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A组低于B组;A组的各项PANSS(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B组;BI(独立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行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和活动能力,且能够消除临床症状,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社区综合干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康复
本文引用格式:康雅丽.社区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及社会康复情况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28+130.
0引言
精神分裂症的基本表现是行为、思维和情感紊乱,是发病率高的精神疾病。病情进展后,患者会伴有情感冷漠、社交能力部分丧失和思维贫乏等症状,预后不良[1]。药物疗法是其常用治疗方式,但症状控制不显著,精神残疾率高。社区干预是其新型治疗手段,可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的社会与心理功能康复。本研究主体为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5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旨在评估社区综合干预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主体为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518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分A组和B组,均是259例。其中,A组男149例,女110例;年龄范围是18-62岁,平均(45.32±1.62)岁;病程范围是2-8年,平均(4.15±0.67)年。B组男147例,女112例;年龄范围是17-63岁,平均(46.75±1.95)岁;病程范围是3-8年,平均(5.04±0.47)年。将以上数据行对比处理后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B组行常规干预:心理护理、药物指导、功能锻炼、定期随访。A组行社区综合干预,具体为:
1.2.1健康教育:于社区内悬挂疾病知识宣传画,并定期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授课,内容为康复期疾病知识、临床症状、诱因、自我管理要点和疗法等。课堂中设置问答环节,鼓励患者积极提出问题,并针对性回答,以增强患者的防护意识。
1.2.2康复训练:通过民警、街道与社区医院的三方评估确定患者的疾病危险性,根据其病情危险度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应体现出训练的有效性与长期性。将社区患者进行科学分组,每周举行2次组内交流活动,每次时间为2 h。鼓励其分享内心想法,表达护理感受,并讲述康复心得。活动期间,医师应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并行社会与生活技能锻炼,提高其康复信心。
1.2.3生活指导:医师应指导患者行床铺整理、洗衣服、洗脸和刷牙等生活能力训练,并培养患者的环境卫生管理意识,如指导其整理花木、进行室内打扫等,同时应提高其自主洗澡与吃饭等自理能力,起初可由家属协助,而后逐渐过渡至自主完成。
1.2.4社会功能训练:每月定时邀请患者参加社区文娱活动,使其保持与外界环境的紧密接触,锻炼其社交力。医师可告知患者进行购物或技能培训等社交训练,以提高其适应能力。
1.3评价标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均为20个条目,标准分为50分,分数与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利用PANSS评分评估精神症状,内容为一般病理症状(49分)、阴性症状(112分)与阳性症状(49分),分数与症状程度成正比[2]。利用BI评分评估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大小便、洗澡、吃饭、行走和穿衣等维度,共100分,分数与生活能力呈正比;
1.4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心理评分。干预后,两组的心理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A组低于B组(P<0.05),如表1。
2.2对比PANSS评分。A组的各项PANSS评分低于B组(P<0.05),如表2。
2.3对比BI评分。干预后,两组的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A组高于B组(P<0.05),如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基础为生物学改变,药物治疗可纠正其临床症状,但无法降低复发率。有研究显示:该病的复发率与康复环境、用药依从性、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等因素相关,若存在不稳定因素,则会使患者的情绪异常波动,进而导致疾病复发[3]。社区综合干预是康复疗法的常见模式,其根据疾病康复期特点制定干预方案,可为患者提供专业化健康教育,使其全面了解康复期注意要点和高危因素,提高其疾病认知度。康复训练可利用小组形式锻炼患者的生活与社会技能,使其相互鼓励与支持[4]。生活指导能够尽快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社会功能训练可改善其社交能力,使其积极适应社会。结果为:干预后,A组的心理评分均B组;各项PANSS评分均低于B组;BI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果同文璐[5]等研究相符。可见,社区综合干预可促进该病患者康复,利于其心理状态和活动能力提升,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李世明,杨雀屏,张紫娟,等.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4):490-494.
[2]朱永红,谢怀波,周巍.综合干预结合抗精神药物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2):198-199.
[3]李锦色.社会家庭综合干预对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性行为的进展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5):229-230.
[4]向锋,梁平欣,林秀菊.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5):181-182.
[5]文璐,潘信明,谭俊华,等.综合康复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2):135-1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