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7 15:25: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护理前后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护理投诉的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35(100.00),常规护理服务组则是28(80.00),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组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分别是(96.21±2.11)分、(4.21±2.21)天。常规护理服务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分别是(85.01±1.03)分、(7.22±2.11)天。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更少,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出现1例,常规护理服务组出现了8例。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脑梗塞患者康复期;临床心理特点;护理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李爱勤.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336+339.

0引言

在临床上,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程长。对于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因对康复信心不足容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降低了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以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塞治疗同时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将我院2016.1到2017.12的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7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心理护理干预组年龄41-82岁,平均(62.24±2.87)岁。男18例,女17例。常规护理服务组年龄42-81岁,平均(62.79±2.24)岁。男20例,女15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服务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第一,康复锻炼。指导康复期脑梗塞患者保持功能位,进行床上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床边坐起和站立,扶拐行走,最后到步行和上下楼梯训练,循序渐进开展锻炼工作,并注意给予康复期脑梗塞患者鼓励,使其保持康复信心。第二,心理疏导。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康复期脑梗塞患者的病情突然改变,容易出现各种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沟通,以掌握康复期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实际的心理情绪,制定针对性的对策[1]。耐心地解决与其存在相关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关注,将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提高护理的协调性和依从性。消除康复期脑梗塞患者的负面情绪,并鼓励康复期脑梗塞患者建立信心,促使康复期脑梗塞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度;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护理前后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护理投诉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SPSS 17.0软件,t、卡方分析用于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满意度。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35(100.00%),常规护理服务组则是28(80.00%),P<0.05。
2.2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护理前两组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组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如表1。


\

 
2.3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心理护理干预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分别是(96.21±2.11)分、(4.21±2.21)天。常规护理服务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分别是(85.01±1.03)分、(7.22±2.11)天。

2.4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更少,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出现1例,常规护理服务组出现了8例。

3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根据临床研究,中国约有30%的脑梗塞患者会失去工作能力[2]。此外,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其免疫力和抵抗力逐渐降低,这将给脑梗塞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目前情况下,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脑梗塞肢体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康复期,多数的脑梗塞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情况,因此,不仅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3-4],还应该投入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心理分析,评估脑梗塞肢体患者的个体情况,对心理变化进行系统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强化心理疏导,可改善脑梗塞肢体患者的病情,改善心理功能[5]。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服务组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35(100.00),常规护理服务组则是28(80.00),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组各项心理功能状态评分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
理功能好转的时间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分别是
(96.21±2.11)分、(4.21±2.21)天。常规护理服务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心理功能好转的时间分别是(85.01±1.03)分、(7.22±2.11)天。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更少,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出现1例,常规护理服务组出现了8例,可见实施心理护理之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使其遵医行为也得到了提高,并间接促进预后的改善,缩短了康复的时间。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马莉菲.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2):1538-1539.
[2]Li,Q.,Yang,J.Improvement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Stimulation of the Nucl.Fastigiu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J].Neurophysiology,2015,47(3):234-237.
[3]丁晓萍.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要点的研究[J].智慧健康,2018,4(22):139-140.
[4]Deng,Qiuqiong,Zhang,Yue,Ding,Hongyan et al.Calcific emboli originating from the brachiocephalic trunk caus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worm-like calcification in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eurosurgical Society of Australasia,2015,22(5):889-890.
[5]窦燕燕.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2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23.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