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鞣酸软膏的配制工艺优化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0 10:37: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优化鞣酸软膏配制工艺,提高鞣酸软膏质量。方法鞣酸常温下分散于甘油,水浴加热至保持60℃,硬脂山梨坦与黄凡士林混合加热至60℃~65℃,将鞣酸甘油加入上述等量的黄凡士林混合物中,搅匀,加入剩余黄凡士林,搅拌至室温。结果优化后配制工艺操作简单,且产品性状好,质量稳定,适宜大批量生产。结论优化的配制工艺提高了鞣酸软膏的质量。

关键词:鞣酸软膏;配制;优化工艺

本文引用格式:李钦海,李洁云,余晓霞.鞣酸软膏的配制工艺优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290,292.

0引言

鞣酸软膏制剂临床用于尿布皮炎、新生儿臀红等[1]。我院制剂20%鞣酸软膏处方来源于《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依据规范的配制方法,鞣酸溶于甘油费时费力、易成团,软膏质量不佳[2]等情况存在。通过对日常配制经验总结与相关文献参考[3]-[4],对原有工艺进行优化,并取得良好结果。具体如下。

\

 
1材料

1.1仪器


JY-1000-D电动搅拌机(搅拌桨为三叶扇形搅拌桨)

1.2材料

鞣酸(温州瓯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甘油(南昌白云药业);黄凡士林(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硬脂山梨坦(国药集团)

2处方与工艺

2.1处方


鞣酸200g;甘油200g;硬脂山梨坦10g;黄凡士林590g[1]。

2.2工艺

取鞣酸、甘油置水浴上加热至溶解。加入硬脂山梨坦搅匀,最后加入凡士林使成1000g,搅匀。

2.3优化工艺

取鞣酸与甘油常温下混匀,水浴加热至60℃;硬脂山梨坦和黄凡士林混合熔解至60-65℃。搅拌状态下,将黄凡士林混合物等量加入鞣酸甘油中,转速500转/分搅拌至室温。

3工艺讨论

鞣酸软膏工艺优化以工序的操作难易、耗费时间、产品性状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找出最优工序,合并成最优工艺。

3.1鞣酸的溶解

鞣酸的溶解工序是制备鞣酸软膏的关键。在生产中,因鞣酸粉末极细,甘油黏稠度大,鞣酸难于分散并溶解于甘油中,易造成软膏不均,甚至出现结块现象。通过改变鞣酸的溶解工序,并通过对比溶解工序的消耗时间、操作性、鞣酸甘油性状作为参考指标,找出最优溶解工序:

工序一:鞣酸与等量甘油混合,水浴中手动搅拌至溶解。工序二:鞣酸常温少量分次加入甘油中,边水浴边搅拌至溶解。

工序三:鞣酸常温少量分次加入甘油中,手动搅拌均匀,水浴并搅拌至溶解。


\
 

通过实验得到,工序一鞣酸与甘油是等量混合溶解,在操作中鞣酸溶解缓慢,且容易结块成团,结团的鞣酸难以再分散溶解,不利于软膏的制备,不予考虑。工序二虽耗时短,且可操作性好,但制备过程也偶有鞣酸结块现象,主要是由于鞣酸-甘油接触面受热快速溶解,形成膜将未分散粉末裹住,形成粉团,甘油黏性大,无法渗入粉团内部,最终影响软膏的均匀性。

而工序三,因鞣酸粉在常温下,能与甘油充分混合、浸润和分散,水浴加热不会出现结块现象,综合考虑,工序三较适合鞣酸的溶解。

3.2鞣酸甘油水浴温度的确认

鞣酸甘油水浴加热至50℃时,鞣酸完全溶解于甘油中,但黏性大,难倾倒,不利于软膏的混合。随着温度加热,鞣酸甘油黏性逐渐下降,实验中选取55℃、60℃、65℃三个水浴温度,以水浴时间、鞣酸甘油溶解情况、黏稠度、性状等参考指标,确认鞣酸甘油适宜的水浴温度。

\

 
实验对比,鞣酸甘油需水浴加热至55℃,黏性稍大,流动性一般,仍不适合与黄凡士林混合。当水浴到65℃时,鞣酸甘油虽流动性,但消耗时间较长,且产品颜色较深。而鞣酸因含有酚羟基,有强还原性,久置空气极易氧化,且处方中没有添加抗氧化剂,水浴时间不宜过长[6]。综合考虑,鞣酸甘油水浴至60℃可满足软膏制备基本需要。

3.3硬脂山梨坦的加入方式确认

加入方式一:将硬脂山梨坦直接加入鞣酸甘油中,搅拌至均匀。

加入方式二:将硬脂山梨坦溶于适量甘油中,再加入鞣酸甘油中,搅拌至均匀。

加入方式三:将硬脂山梨坦与黄凡士林混合加热熔解。


\


硬脂山梨坦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4.7,亲脂性强,常作为W/O乳化剂。[7]黄凡士林为油性基质,硬脂山梨坦能溶于熔融的黄凡士林中。实验中,硬脂山梨坦快速溶于熔融的黄凡士林,相对于另外两种投料方式,大大缩短工序时间,操作简易,且能混合均匀,有利于鞣酸甘油充分分散于黄凡士林中。

3.4鞣酸甘油与黄凡士林混合方式

经实践经验总结,鞣酸甘油黏性大,无法用机械搅拌代替整个搅拌工序,宜手动搅拌和机械搅拌结合,有利于鞣酸甘油与黄凡士林的混匀,具体操作为先将鞣酸甘油与等量的熔融黄凡士林手动搅拌,搅拌至鞣酸甘油以大“颗粒”分散于黄凡士林溶质中,再使用JY-1000电动搅拌机搅拌至接近室温,可得到膏体细腻、分散均匀的软膏。

有文献资料显示,搅拌机速率保持在500r/min制得的鞣酸软膏符合《中国药典》乳膏性状要求[3]。在试生产的过程中,以批产量20kg计,通过选取400r/min、500r/min、600r/min三个不同转速,对比转速对鞣酸软膏质量的影响。


\
 

通过实验所得。在水浴温度60℃的情况下,搅拌速率保持在500r/min的情况下较符合鞣酸软膏的实际生产。

3.5 优化后工艺的适用性分析

我院制剂室配制鞣酸软膏过程,除搅拌工序使用JB-1000搅拌设备外,其他工序多为手工进行,软膏的制剂需从操作方便、满足临床需求、以及产品质量合格进行考虑,我院制剂室鞣酸软膏常规配制量为20kg/批,采用优化后工艺制备鞣酸软膏,制备时间缩短约30min,操作较原工艺简便,且制备的软膏膏体细腻,质量稳定,临床使用反馈正常。符合我院制剂室目前制剂生产需求。

4结论

鞣酸软膏工艺优化后制备方便、制备时间缩短,且产品性状好,质量稳定,方便生产,有效降低制剂生产成本。我院使用鞣酸软膏用于治疗新生儿红臀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潘学田,杨景勋,汤光,等.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二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33-134.
[2]王海洋,戴玉荣,陈照林,等.中日友好医院制剂鞣酸软膏配制工艺优化[J].中国医药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4):449-453.
[3]潘萍.鞣酸软膏制备工艺的改进与质量控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352-353.
[4]胡立荣,梁幼兰,冯晓梅,等.新鞣酸软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3):27-28.
[5]王鹏程,吴玲.鞣酸软膏制备工艺的改进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71-72.
[6]杨锦.鞣酸软膏改良配制及疗效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0):31-32.
[7] 崔福德.药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59-2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