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9 15:46: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咨询检测的10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对照组患者实施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观察两组患者的试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试验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的检验中利用的临床治疗中,利用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的效果显著,特异性较强,值得有效推广。

关键词:梅毒;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张敏.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01,205.

0引言

梅毒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传染性[1]。性传播和母体胎盘传播是此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疾病的病程较长,临床症状较为复杂。病情发展的过程中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引起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此疾病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有效提高了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诊断过程中的漏诊及误诊的现象频繁发生,使其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更为有效的诊断方式受到了关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于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咨询检测的100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0.9±15.4)岁;对照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1.8±1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空腹抽血3 mL,对采取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速率有效控制在3000 r/min,离心5 min,及时进行ELISA、RPR检测。对照组利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应用的仪器:TL-2000A型医用检测振荡仪。观察组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诊断,酶标仪:雷杜RT-6100B;洗板机:anthos fluido。有效试验的过程中两组必须严格按照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执行。

1.3观察标准

有效试验的过程中对Ⅰ期、Ⅱ期、潜伏期的阳性检出例数进行有效的记录,并做相应的对比。同时有效分析Ⅰ期阳性检出率与患者病程之间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2.0软件中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分期阳性检出率的对比


通过两组患者不同分期阳性检出率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
 

2.2Ⅰ期阳性检出率与患者病程之间的关系

观察组Ⅰ期患者中,1~4 d病程的患者有12例,6~10 d病程的患者有8例,病程>10 d的患者有10例。对照组患者的中1~4 d病程的患者有8例,6~10 d病程的患者有10例,病程>10 d的患者有2例,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梅毒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此疾病的发病率不断的上升,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有效的提高了此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2]。但有效诊断过程中漏诊及误诊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更为有效的诊断方式受到了关注。

目前在梅毒的临床诊断中最为常见的诊断方式是利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在有效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进行测定,对病情进行判断,其操作方法简便,试剂盒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漏诊及误诊率以及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点,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受到了诸多的关注[3]。利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酶联免疫法主要是利用基因重组工程对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酶的纯度较高,且专一性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性质稳定,特异性、灵敏度、检出率均高[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梅毒的检验中利用酶联免疫法的检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提高早期阳性的检出率,可作为梅毒检验的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1]叶霞,徐清芳,魏靖,等.TP-ELISA、TPPA、RPR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5):93-96.
[2]尹卫国,刘翠珍,张河林,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在妊娠和非妊娠妇女梅毒筛查中的性能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0):1322-1323.
[3]吴卫国,田丰,徐郁萍,等.ELISA和TPPA检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的结果与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12):1383-1385.
[4]王凤华.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7,36(9):89-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