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84例老年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46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麻醉后6、12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均有显著效果,但硬膜外麻醉对术后患者短期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轻微,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骨科;术后短期认知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张鸿.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62+65.
0引言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不断衰退,老年人肢体灵活性差,因此更易发生骨折疾病,严重者会致残,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临床需实施麻醉,减缓患者疼痛[1]。但麻醉实施可能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因此需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骨科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样选取我院从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确诊收治的84例老年骨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年龄>60岁;意识清晰正常,能正确表达自我想法;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顺利进行精神功能测试者;服用精神药物或其他相关药物者;合并脑卒中后遗症者;活动性肝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70.2±6.2)岁;观察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61-83岁,平均(70.0±6.4)岁。两组统计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存在可比性。
1.2方法。两组麻醉前0.5h肌注阿托品(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058)0.5 mg,上肢静脉通道开放,术前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采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全麻,维库溴铵(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122)1-2 mg、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5μg/kg、依托咪酯(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1)0.3 mg/kg、咪达唑仑(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9)0.04 mg/kg,待麻醉成功后,与呼吸机连接。观察组则采用硬膜外麻醉,于1-2腰椎间实施穿刺,应用2%利多卡因(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816)3 mL试验量后,应用0.375%罗哌罗帕卡因(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51)麻醉,每次用量2 mL,直至达到麻醉平面。除上述药物中,术中不再应用其他镇静药物,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实施镇痛处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以及麻醉后6、12、24后的认知功能。根据简易精神状况监测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评分≤23分,则判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0.0。其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t、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对照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分别为(11.62±3.45)min、(14.55±5.02)min,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分别为(3.75±2.28)min、(6.18±3.08)min,观察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2.519、9.387,P<0.05)。
2.2不同麻醉时间点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观察组麻醉后6、12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术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对比无差异(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患者术后认知能力、与他人交往能力、智力、记忆力等退化,甚至人格发生转变,而且老年人因认知功能障碍,容易并发老年痴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不断衰退,容易跌倒骨折,麻醉是老年骨折手术的重要内容,但因手术会伤及患者的器官功能,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被认为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应引起临床重视[2]。
临床分析认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高龄、麻醉水平相关,患者实施麻醉后,脑部血流速度下降,会导致大脑代谢异常,可能会对神经元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长期不良损伤,为保证麻醉效果与患者的安全性,临床认为应首选时间短、恢复时间快、安全无蓄积的麻醉药物,促麻醉后早日恢复。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为骨折术中常用麻醉方法,实施全麻则较多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采用硬膜外麻醉可阻滞中枢系统受到的伤害而刺激,减轻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3]。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后6、12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术后患者短期认知功能影响小,可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苏醒以及正常语言功能,麻醉应用更为安全可靠。因此临床主张给予老年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护理人员可早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不同麻醉后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术前检查工作,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方法用于老年骨折术中,可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促患者早日恢复苏醒,降低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鲍宏玮,严力生,陈红梅,等.麻醉选择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4):393-394.
[2]张玫,马中原,周愚,等.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0):97-100.
[3]罗辑,邓晓艳.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4):327-3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