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9 09:49: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直肠癌术后患者共80例。随机选取40例患者入心理干预组(干预组),余40例入基础护理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应用基础护理加心理干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明确心理干预护理是否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负面情绪的有显著改善作用。结果(1)分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经QLQ-C30评定表评定,身体职能、角色职能、情绪职能、认知职能以及社会职能各项指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身体职能、角色职能、情绪职能、认知职能以及社会职能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护理;直肠癌术后化疗;负面情绪;改善作用

本文引用格式:沈婕.浅谈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22-323.

0引言

目前,直肠癌作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肿瘤疾病,依然严重影响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安全,现如今治疗直肠癌的方式唯有手术治疗,并且术后还需要长时间接受化疗,这对于患者的身心影响都较为严重,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对于患者的治疗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保障患者情绪是有必要的[1],本次研究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直肠癌术后患者共80例。随机选取40例患者入心理干预组(干预组),余40例入基础护理组(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5~79周岁,平均(43.65±1.29)周岁;干预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4~80周岁,平均(43.79±1.32)周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护理,具体内容为:(1)基础护理:患者术后采用平卧体位,等待患者休养1 d左右则保持头部更为高出一些,术后需要定时进行有效的口腔清洁。(2)饮食护理:手术后应当根据患处肠胃恢复情况禁食4 d左右,初始进食应当选用无渣半流食,例如:米汤、菜汤,以少食多餐为主,直至7 d后患者才能够逐渐食用面糊、蒸蛋等,直到术后15 d才能够食用软和的米糕等,术后30 d才能够选用正常食物,但仍然要避免刺激、辛辣性食物。

1.2.2干预组

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内容为:(1)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手术前便应当对患者进行提前的了解,通过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让护理人员能够切实融入患者治疗,增加护理效果。(2)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医师、护士都应当提前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增加患者对于医院的信任,日常的语言沟通以及医疗行为,都应当温和、轻柔,护理人员应当实时保持耐性、爱心,通过日常细节增加同患者的关系,让患者充满对于病症以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3)心理护理干预:日常交流中鼓励患者开口,让患者能够表达出内心的负面情绪,深入了解其内心诉求,在患者表达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通过语言、肢体行为进行有效肯定,然后分析患者出现此类情绪的原因,然后进行有效疏解,在条件范围内尽可能满足患者意愿。(4)健康指导教育:手术前应当提前告知患者直肠癌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后续治疗,并且让患者知晓化疗的作用、重要性以及负面影响,让患者了解治疗方式后,减少对于陌生化疗的恐慌,保障治疗过程之中的依从性,让患者学习有效的深呼吸方式,以此缓解负面情绪,在对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告知家属,争取家属的支持以及配合。

1.3效果判定

利用SAS量表、SDS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两项评分均为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明显,反之则表示患者心情状态越好;QLQ-C30评定表中身体职能、角色职能、情绪职能、认知职能以及社会职能判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完善[2]。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干预组患者在QLQ-C30评定表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讨论

直肠癌疾病通常是使用手术进行有效治疗,其中多数患者需要应用永久型人工肛门代替原有肛门功能,并且很难直接控制排便,这对于患者而言身心都会出现巨变,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3-4]。

本次研究特别从传统护理之中增加心理干预护理,以往的护理只是单纯关注患者身体恢复,通常临床大量数据所得,患者在治疗之中长期处于负面情绪是不利于后期有效恢复的。心理干预护理是传统护理的延伸与发展,通过护理人员的干预,使患者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有效排解[5-6]。从了解患者特性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然后患者增加日常交流以及沟通,在一个和谐关系构建后的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此时的护理效果更明显、有效,健康教育实质是贯穿患者治疗全过程的护理要点,只有增加了对于病症的了解,患者才能积极面对治疗。本次研究仍然具有不足之处,对于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方式仍然需要在临床护理之中不断总结积累[7-8]。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直肠癌术后行化疗患者中应用心理干预护理,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增加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周立业,原雅彬,刘瑞华,等.心理干预护理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0):40-43.
[2]王宇,李燕,王承志,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11):1749-1751.
[3]任俏,张晓燕,陆旭,等.聚焦式心理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术后化疗患者心境状态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4):465-467.
[4]冯明珠.家属支持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4.
[5]贺斌.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术后化疗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8):220.
[6]饶思琪.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7):2731-2733.
[7]甘孝红,李睿舒.认知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不良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4):291-293.
[8]刘玲.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7,4(24):149-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