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依据子宫切口缝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法,研究组采用双层连续缝合联合间断褥式包埋法,对两组产妇手术近期状况、再次妊娠情况及术后3~4年的随访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子宫血肿、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比参照组长(P<0.05);两组产妇术后3~4年随访,子宫瘢痕憩室、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月经不调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再次妊娠后研究组临产前子宫瘢痕厚度明显比参照组厚(P<0.05),两组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双层缝合子宫切口瘢痕较厚,可为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打下基础,值得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双层缝合
本文引用格式:赵霞.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45-46.
0引言
在临床上,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及产科医生对剖宫产指征把控不严格,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术中、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加,而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子宫切口缝合存在较大的相关性[1]。因此,本文对比分析了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研究,依据子宫切口缝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9例。参照组年龄(30.14±5.34)岁,孕周(39.21±2.35)周;研究组年龄(29.12±4.85)岁,孕周(39.06±2.44)周。158例首次剖宫产产妇均为初产妇,其中,52例再次妊娠分娩,2例阴道分娩,50例剖宫产,对患者随访至2018年3月。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孕妇取平卧位,常规消毒手术野,取耻骨联合上2~3横指处做一横切口长约12 cm,逐层经腹,暴露子宫下段,于膀胱反折腹膜下1 cm处,将子宫做一小横切口,破膜,吸去羊水。用两手食指向两侧高处横行分离,至足够娩出胎头之长度约10 cm,娩出胎儿、胎盘,拭清宫腔,缝合子宫切口。参照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法。缝线为1-0可吸收线(美国强生),缝合从子宫切口左侧开始,进针部位:切口顶端外0.5~1.0 cm处,将子宫肌层全层连续缝合,尽量避开内膜,针间距及针与切缘间距分别为1.0 cm、0.5 cm,反复缝合至右侧切口顶端,最后一针锁扣缝合打结,超过顶端0.5~1.0 cm。研究组采用双层连续缝合联合连续褥式包埋法。第一层:缝线为1-0可吸收线,将子宫肌层全层连续缝合,尽量避开内膜,针间距及针与切缘间距分别为1.5 cm、0.5 cm。第二层:缝线为2-0可吸收线,进针部位为子宫切口右侧第一、二针间,与切缘垂直,切口下缘距切缘0.5 cm处,出针部位距切缘距0.1 cm处。之后进针、出针部位分别为切口上缘与切缘相距0.1 cm处、与切缘相距0.5 cm处,打结后连续缝合,进出针均在第一层针距间,直到将切口第二层完全缝合(第二层只缝合1/3浆肌层)。
1.3观察指标
手术近期状况:子宫血肿、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子宫切口缝合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远期情况:子宫瘢痕憩室、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月经不调。再次妊娠后情况: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再次妊娠后瘢痕厚度。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在SPSS 21.0中纳入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t和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近期情况
两组产妇子宫血肿、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比参照组长(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随访3~4年的情况
两组产妇术后3~4年随访,子宫瘢痕憩室、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月经不调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产妇再次妊娠后情况
再次妊娠后,研究组临产前子宫瘢痕厚度明显比参照组厚(P<0.05),两组再次剖宫产盆腔粘连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3。
3讨论
当前剖宫产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适时选择剖宫产分娩对挽救母儿生命十分关键,当前新式剖宫产已逐渐取代传统剖宫产术[2],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快、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3]。单层连续缝合、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及双层缝合法是其三种缝合方法[4]。目前临床上关于上述几种缝合方式的效果尚不确切。因此,本文对比分析了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效果。
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比参照组长(P<0.05);再次妊娠后,研究组临产前子宫瘢痕厚度明显比参照组厚(P<0.05)。由此可说明虽然双层缝合法缝合时间较长,但是其再次妊娠后的临产前子宫瘢痕厚度却较厚,阴道试产的必要条件即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大于3 mm[5],因而双层缝合法对于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非常有利。另外双层缝合法还具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发生少、对合整齐度高等优势[6]。宋丽[7]研究得出,在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中,双层缝合法比单层缝合法效果更佳,可对产妇分娩结局进行改善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熊英[8]研究得出,子宫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应用到剖宫产中,双层缝合法切口愈合优良率更高,与本次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双层缝合效果优于单层缝合,可为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提供有利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晓明,黄庆,史玉爽,等.不同剖宫产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3):31-33.
[2]张云云,何涓.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连续套锁缝合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7,28(20):3399-3400.
[3]Sholapurkar SL.Etiology Peritoneal Closure Debate[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Research,2018,10(3):166-173.
[4]王佩红,林媛妮,王彦.剖宫产切口不同缝合方式对子宫复旧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4):178-179.
[5]周少静,关俊霞.子宫下段全层缝合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3):533-535.
[6]Tekiner NB.Evaluation of cesarean closure:a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Archives of Gynecology&Obstetrics,2018,297(3):1-7.
[7]宋丽.剖宫产子宫切口的不同缝合方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4):88-89.
[8]熊英.剖宫产术中子宫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对盆腔粘连及切口愈合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5):154-1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