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外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外科护理人员6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外科护理人员6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管理前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工作积极性。结果管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两组工作积极性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人员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及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自我效能;工作积极性
本文引用格式:林珍.品管圈活动对外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60+162.
0引言
外科主要以手术为治疗方法,其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护理难度大,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疏漏,加之当今90后在护士群体中占比较大,其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对护理管理有更高要求[1]。如何持续提升90后护士管理水平,确保护理服务高质量落实是值得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品管圈是一种先进管理活动,其由相同或相似工作场所个体自发组成,每个组员既是管理者,又是实施者,强调组员协同参与,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工作积极性[2]。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外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外科护理人员6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我院外科护理人员6名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1-31岁,平均(26.03±2.01)岁,工作时间1-10年,平均(5.51±1.68)年,最高学历:大专3名,本科3名;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26.57±1.98)岁,工作时间1-11年,平均(5.79±1.70)年,最高学历:大专2名,本科4名。两组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外科护理人员;已取得护士资格认证;签署正式用工合同;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实习生;男性护士;临时调岗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实施每日3班制排班法,做好交接班记录;奖惩分明,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追查至个人,要求积极反思杜绝再次发生相似问题。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a.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以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质控小组”,确定主题持续提升护士团队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改善护理质量。b.把握现状,根据小组成员性格、年龄、工作价值观等特点展开调查,发现90后护士相对学历高、自我意识强、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工作积极性低、自我效能欠缺,有中等程度离职意愿。c.目标设定,充分发挥90后护士创造性、积极性,减轻工作压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d.对策实施,小组长将小组构建成1个大家庭,小组长担任家长,其余组员为小家长,小组成员均视为大家庭一份子,若个别成员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其余组员应积极予以帮助,如:有组员居住地离单位较远,若早上来不及吃早饭,先到单位组员可帮助该组员购买早餐;如:当某组员取得个人荣誉时,小组应视为大家的荣誉,分享自豪感、喜悦,下班后或休息日小组可组织进行吃饭、唱歌等娱乐活动庆祝,提升向心力、凝聚力。e、弹性排班,如:根据不同成员工作年限、工作能力排班,白天配置责任护士3名,其中早班2个,办公班1个,辅助班1个;夜班护士1名,机动夜班17:00-22:00,早6:00-8:00,晚上其余时间可在科室休息,忙时呼叫;任何一环节出错,需追究上一级护士连带责任,加强团体意识构建。
1.4观察指标。①管理前后两组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10-40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强。②两组以自制工作积极性问卷评估工作积极性,非常不喜欢护理工作计0分、非常喜欢护理工作计10分。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GSES评分。管理前两组GS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工作积极性。管理前两组工作积极性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工作积极性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外科是医院科室重要构成部分,多数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临床报道,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对治疗效果、术后康复进程具有显著一定影响[3]。因此,需加强外科护理管理,以确保各项护理服务有效落实。
品管圈活动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案,是由相同工作现场、性质类似基层人员自发共同建立的质量管理团体,其以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为原则,采用全员参与形式有助于持续不断提升管理品质。学者徐利萍等[4]研究显示,品管圈活动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其更具持续性、主动性特征,能有效持续改进、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两组GSES、工作积极性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全员参与性团队活动,将人性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组员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制定制定对策、目标、实施等充分体现自身被重视、意见被采纳的喜悦,确保护理人员享有更高参与权、自由权、管理权,与90后护士时代特点相吻合[5]。此外,本研究在护理管理中将成员视作家庭一份子,积极予以关怀可提高团队意识、增进亲情感,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自我效能及工作积极性。
综上可知,在外科护理人员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能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及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卫琴,周凯云,陆英,等.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26):3736-3737.
[2]张雪燕,李东梅,徐晓艳,等.运用医护一体品管圈提高泌尿外科医嘱护理级别与分级依据符合率[J].护理学报,2018,25(02):24-26.
[3]王玮.基于Caprini量表DVT风险评估的程序化护理方案在脑卒中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2):2661-2665.
[4]徐利萍,凌燕.品管圈管理对肝胆外科80后护士工作积极性与压力感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8):127-129.
[5]陈晓霞.品管圈在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后交接合格率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4(16):1967-19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