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参与此次研究。对其进行随机编号后采取奇偶排序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0,采取基线护理)与观察组(n=40,在基线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护理前后采取NIHSS与Fugl-Meyer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此外,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患者NIHSS、Fugl-Meyer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体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帮助其尽早恢复生活能力,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陆静峰.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5-26.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troke
LU Jing-fe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Xinghai hospital,Suzhou,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7 to November 2019,80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ho received relevant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They were randomly number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40,baseline Nursing)and observation group(n=40,combin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baseline Nursing).Before and after nursing,NIHSS and Fugl Meyer scal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neurological and motor functions of the two groups.In addition,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Before nurs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nerve function and motor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NIHSS and Fugl Mey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trok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vement function of patients,help them to recover their life ability as soon as possible,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o a large extent,which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Stroke hemiplegia;motor funct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Clinical application;Effect analysis
0引言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是指患者同一侧上肢下肢、舌肌即面肌下部出现的运动障碍,多出现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之后。脑卒中后,存活的患者中约有八成以上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目前,临床对偏瘫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作业治疗、无力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等,由于偏瘫的治疗过程漫长,需要长期坚持,因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护理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2]。康复护理近年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成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参与此次研究。对其进行随机编号后采取奇偶排序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8~76岁,平均(62.56±8.45)岁,22例为左侧偏瘫,18例为右侧偏瘫。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0~78岁,平均(63.12±7.88)岁,23例为左侧偏瘫,17例为右侧偏瘫。两组患者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线护理,主要包括生活干预、饮食干预及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等基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包括:①被动运动,在患者卧床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每隔2~3 h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起卧等活动,防止压疮,定时帮助患者进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此外,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脚踝旋转和脚背屈伸及上肢的屈伸活动,保持关节活动性[3-5]。②主动运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运动方案,对于能够坐起的患者,可鼓励其在床边坐起,下肢着地,指导其进行握拳、关节屈伸、深呼吸、扩胸等运动,进行此类运动时患者无不适表现则可鼓励患者借助外力逐渐站立,如无不适,可继续在病床周围进行缓慢活动,逐渐排除外力,主动进行行走,根据恢复情况可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和负重训练,训练过程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承受能力为度,不可强求和激进[6-8]。训练中途患者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终止训练,回床休息。③生活能力训练,待患者有独立站立和行走的能力时,可指导其独立进行进食、盥洗、如厕等日常活动,帮助其尽早恢复自理能力。④心理指导,由于康复治疗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患者在治疗中途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取得其信任,及时排解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坚持训练,提升其后续治疗的依从性[9]。
1.3观察标准
于患者护理前后采取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含11个条目,总得分4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Fugl-Meyer量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主要包含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定内容,上肢积分66,下肢积分34,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运动功能恢复越好[10-11]。
采用SF-36生活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对其进行生活治疗的评价,每个维度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12]。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患者NIHSS、Fugl-Meyer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脑部血管阻塞,血液无法顺利灌注大脑组织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脑组织损伤,根据发病原因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3]。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症状是一侧手臂、脸部或腿部突感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一侧手、腿、脸部突然麻木,发生口眼歪斜及半身不遂,这种症状即称为偏瘫。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的治疗原则主要以降低患者病死率为主,但卒中后约80%的患者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于卒中后出现的偏瘫和运动障碍等症状,则主要依靠康复治疗[14]。
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与结构均具有可塑性及重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神经甚至可以再生。而早期康复干预的介入则能在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使其机体肌张力达到平更状态,通过接受主动和被动运动,减少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变形,增加相应皮质脑血流量,激活部分尚处于备用状态的突触,从而实现中枢神经功能的重建[15]。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以研究康复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提示,接受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提升,NIHSS、Fugl-Meyer两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接受普通护理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证明了康复护理确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帮助患者实现早期康复,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秀,吴庆文,郭子梦,等.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5):539-543,550.
[2]陶峰,朱洁,杨雷,等.镜像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7):841-843.
[3]戴珞珞,章茜,饶高峰.踝足矫形器辅助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9,34(6):287-290.
[4]孙莉敏,王鹤玮,徐国军,等.运动想象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2):84-90.
[5]胡淑珍,顾旭东,吴华,等.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骨盆运动学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4):269-273.
[6]Ahry Lee,Youjin Jung,H.-K.Kwon,et al.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of Non-hemiplegic Upper Limb in a Stroke Patient:A Case Report[J].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8,42(1):175-179.
[7]孙丹乔,王强,柏广涛,等.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2):96-99.
[8]张艳,耿力,王亚玲,等.品管圈管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5):372-374.
[9]谷鹏鹏,陈许艳,徐来,等.分级运动想象联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2):101-105.
[10]陈四海,朱珊珊,陈湘鄂.悬吊运动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3):203-206.
[11]钟灿,何红晨,黄双霜,等.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6):463-468.
[12]毛媛,朱芸,张天照.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5):624-626.
[13]张洁,徐艳.肢体功能锻炼“三期十步法”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的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4):549-551.
[14]彭胜,朱华云,徐永兰.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6):90-93.
[15]陆操,金丹丹,傅晓倩,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5):369-3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