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40例,依据手术方案分组各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跛行、支撑物、绞痛、关节不稳、疼痛、肿胀、上下楼梯、下蹲等评分比较均无统计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疗效相近,其中前者虽然手术时间更短,但需行二次手术,因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可靠手术方案,研究价值较高。
关键词:关节镜;空心钉固定;缝线固定;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本文引用格式:郭晓亮.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15,217.
0引言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属于膝关节多发性骨折类型,为关节内骨折,在儿童群体和成人群体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难以正常活动,伴随明显不适症状,影响生活质量[1]。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发生后会因为棘撕脱的骨折块上移到髁间窝,并伴随前交叉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较差,需尽早行有效治疗,其中以手术方式为主,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类型较多,如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方案,选择何种方案成为研究重点[2]。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可有效复位骨折块,操作简单,但需二次手术将螺钉取出,而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仅需一次手术,但操作过程较复杂,且固定张度较小,不利于复位牢固,因此需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3]。为此,本次研究对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40例,依据手术方案分组各2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未有骨骺成熟[4]。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12岁至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5±4.0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8d,平均时间(3.03±0.74)d,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12岁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08±4.06)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8d,平均时间(3.09±0.72)d,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排除骨骺成熟患者、合并其他韧带损伤或下肢骨骨折患者等。经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行全身麻醉,选择高位内外侧入路,对各腔室进行检查,进行合并上处理,将前交叉韧带损伤胫骨止点充分暴露,并进行骨折部位异物清除,如血痂、软组织等,协助屈膝90°,进行复位处理,评估韧带紧张度,必要时可加深骨床。选择胫骨结节内侧上方2cm位置进行切口,纵行切口长度1cm,详细观察骨折部位,在胫骨骨骺上方0.5cm位置选择克氏针建立骨隧道,2个各2mm,保留骨桥1cm,选择带有引导线的穿刺针经外侧入路,经前交叉韧带外侧绕行,达到后部,再从内测入路,将引导线拉出,随后选择3根缝线有引导线引进,达到前交叉韧带外侧后部,若伴随粉碎性骨折或骨碎块骨折,可利用缝线将骨块打结处理。自外侧隧道将内侧线端拉出,自内侧将外侧线端拉出,骨折复位后,将缝线拉近,并评估复位效果,满意后伸直膝关节。
1.2.2观察组
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行全身麻醉,选择高位内外侧入路,对各腔室进行检查,进行合并上处理,将前交叉韧带损伤胫骨止点充分暴露,并进行骨折部位异物清除,如血痂、软组织等,协助屈膝90°,进行复位处理,评估韧带紧张度,必要时可加深骨床。选择病故下极下方1cm位置切口,协助屈膝90°,利用探针进行骨折块复位,满意后选择3.5mm空心钉固定骨块,并控制螺钉未达骨骺,评估复位效果,必要时可增加1枚空心钉固定,预防移位、松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包含跛行(5分)、支撑物(5分)、绞痛(15分)、关节不稳(25分)、疼痛(25分)、肿胀(10分)、上下楼梯(10分)、下蹲(5分)等,分数越低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跛行、支撑物、绞痛、关节不稳、疼痛、肿胀、上下楼梯、下蹲等评分比较均无统计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需及时进行解剖复位、内固定及康复治疗,预防发生膝关节不稳、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5]。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虽然可实现复位及固定,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及膝关节功能影响大等不足,逐渐受到诟病,应用逐渐减少,尤其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可充分保证骨折精确复位及内固定正确加压[6]。内固定治疗与手术操作及固定物选择密切相关,而缝线、空心钉作为常见的固定方式可应用在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治疗中[7]。关节镜下空心钉骨折方案可借助螺钉将松质骨的骨小梁挤压在一起,预防松动,脱位,固定性较强,具有明显优势,但该种方式待骨折部位愈合后需行二次手术,将螺钉取出,且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适用范围有限[8]。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方案具有适用范围广优势,可通过较差捆绑获得良好的张力带,具有一定的固定效果,但缝线易断裂,且加压有限,也存在不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跛行、支撑物、绞痛、关节不稳、疼痛、肿胀、上下楼梯、下蹲等评分比较均无统计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性强优势,但需行二次手术,导致二次创伤,而缝线固定则具有适用范围广,单次手术优势,但加压有限,应依据患者实际骨折病情选择可靠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均较好,需结合术前评估及诊断,指定可靠方案,研究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赵建国.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153-154.
[2]旦锋,谢鹏,阮文辉,等.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评价[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5):461-463.
[3]孔长旺,李姣,郝东阳,等.关节镜下骨隧道缝线固定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对比[J].骨科,2018,9(03):23-28.
[4]黄启治,赖伟强,陈楚群.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41-42.
[5]田明波.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8):979-980.
[6]李广贤,辛若冰.胫骨髁间棘骨折关节镜下缝线和克氏针固定的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5):147-148.
[7]白云飞,孙瑞,周月.膝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微创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5):66.
[8]陈聪聪,陈前永,赵克义.关节镜下Herbert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8,39(11):94-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