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宫缩乏力、胎盘前置与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剖宫产产后出血高龄孕妇84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我院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剖宫产高龄孕妇63例作为参照组,统计2组年龄、孕周、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多次妊娠、巨大儿等临床资料,采取多因素回归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巨大儿占比比较,差异显著(P<0.05);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巨大儿属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宫缩乏力、胎盘前置与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巨大儿属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高龄孕妇筛查及管理,加强对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进行预防及处理,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
关键词:宫缩乏力;胎盘前置;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
本文引用格式:裴利娟.宫缩乏力、胎盘前置与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的关联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05-206.
0引言
产后出血属分娩期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相关调查表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4.5%,产后出血亦为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主要因素,在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比中约占48%[1-2]。剖宫产产后出血大多属于难治性产后出血,采取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压等保守疗法,止血效果有限,部分患者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者还需切除子宫[3]。近年来,伴随“二孩”政策开放,晚婚晚育者越来越多,高龄孕妇数量亦急剧增加[4]。高龄孕妇由于年龄偏大、生殖能力减弱,且多伴有其他疾病,故较年轻孕妇更易发生产后出血。因此,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非常必要。本研究选取剖宫产产后出血高龄孕妇84例,旨在分析宫缩乏力、胎盘前置与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的关联性,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批准,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剖宫产产后出血高龄孕妇84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我院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剖宫产高龄孕妇63例作为参照组。
1.2选取标准
(1)纳入:均符合《妇产科学》中产后出血相关诊断标准[5];均≥35岁。(2)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合并肝、肾、肺等脏器严重功能性病变患者。
1.3方法
通过查阅临床资料,了解2组年龄、孕周、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多次妊娠、巨大儿等基本情况。
1.4观察指标
(1)单因素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3)分析宫缩乏力、胎盘前置与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的关联性。
1.5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3.0分析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行(±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2检验,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关联性以Spearman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单因素分析
2组年龄、孕周及多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占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组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巨大儿占比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巨大儿属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宫缩乏力、胎盘前置与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的关联性
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缩乏力、胎盘前置与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呈正相关(r1=0.728,r2=0.769,P1=0.002,P2=0.001)。
3讨论
产后出血属目前产科防治重点,临床上不仅应及时确诊,且应准确评估出血量,还应全面查找出血原因及诱因,以利于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救治[6-7]。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巨大儿属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宫缩乏力、胎盘前置与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呈正相关(P<0.05)。其中胎盘因素属引起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主要因素,胎盘植入、残留、粘连、低置均可对子宫收缩能力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引发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属妊娠期常见及多发病患,亦为引起胎盘早剥主要因素。巨大儿能引起子宫过度扩张,损伤子宫肌纤维,进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及产程延长,致使产后出血。多次妊娠能造成反复宫腔操作,从而损伤子宫内膜,增加胎盘植入、粘连及前置风险。宫缩乏力为各种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最终结果,也属产后出血最主要危险因素,高龄孕妇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致使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导致子宫纤维不能有效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8-9]。
有研究指出,与产后出血及时确诊及治疗相比,有效预防及减少产后出血亦同等重要[10]。依据上述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建议临床上从如下几方面进行预防:(1)加大婚前宣传力度:对育龄妇女尤其是晚育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传播相关健康知识,有效预防因知识欠缺所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多次实施刮宫者应注意观察有无胎盘粘连或残留,进而消除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2)重视妊娠期保健工作:对高龄孕妇进行科学饮食指导,在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前提下,尽量控制孕妇及胎儿体质量,同时对高危孕妇进行筛查,加强高危管理,对不适合继续妊娠者可早期终止妊娠。(3)严密观察产程:对临产妇实施针对性心理开导,减轻紧张情绪,尽最大可能缩短产程,促进子宫收缩,体现人文关怀。(4)提倡自然分娩,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同时应努力提升助产技巧,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5)加强产后观察:由于产后2h为产后出血高发时段,产妇回到病房后,应加强这一时段陪护观察,指导产妇排空膀胱,以准确实施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等情况检查,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妥善处理。(6)加强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培训力度,不仅应提升业务知识水平,且应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对产后出血量评估的准确性[11-13]。
综上,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多次妊娠、巨大儿属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龄孕妇筛查及管理,加强对宫缩乏力、胎盘前置进行预防及处理,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金灿.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腔填纱及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前置胎盘致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978-981.
[2]张亚凤,孙秋桥,黄明卉,等.年龄因素对欣母沛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疗效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0):1248-1251.
[3]王晓芸,吴晓容,古菊梅.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5):539-541.
[4]杜淑玲.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4):530-532.
[5]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
[6]刘会芹,赵润果,王芳,等.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治疗方法比较[J].河北医药,2018,40(5):748-751.
[7]韩慧慧,冯翀,马彩霞,等.剖宫产后大出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调查[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3):2805-2807.
[8]Boynukalin F K,Boyar H,Gormus H,et al.Bilateral hypogastric artery ligation in emergency setting for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a secondary care center experience[J].Clin Exp Obstet Gynecol,2013,40(1):85-88.
[9]冯丽英,沈丽丹.介入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845-5847.
[10]宗璐,李春芳,黄谱,等.高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及术中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2):1671-1674.
[11]Moleiro M L,Guedes-Martins L,Mendes A,et al.Modified Pereira Suture as an Effective Option to Treat Postpartum Hemorrhage due to Uterine Atony[J].Rev Bras Ginecol Obstet,2018,40(2):92-95.
[12]张海花,冯海嫦,瞿国霞,等.基于微信平台的产前健康教育对高龄产妇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8,29(2):263-265.
[13]曾义,李杰,段光友,等.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2442例产妇的回顾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3):265-2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