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疗效研究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择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服用药物不规律;实验组依从性较高,可按时服用药物,实施高效抗逆转录病菌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和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毒载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实验结果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有着较高的治疗效果,可广泛推广于临床研究中。
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生存时间;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杨文龙.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09+112.
0引言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指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艾滋病,该方法改变了传统药物单一用药的方法,改善了治疗效果,其既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也可减少体内抗药性类病毒的产生,是医学界常见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是将三种药物混合在一起,与鸡尾酒的制酒方式相同,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也称鸡尾酒治疗,这种方法是由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教授所提出的,一经发布引起世界医学界的轰动,各地科学家也赋予其较高的评价[2]。本文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具体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择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本次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48岁,平均(35.64±2.54)岁,受病毒感染时间在2-5年,平均(3.5±0.4)年,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3例,血液传播4例,途径不明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0-47岁,平均(34.28±2.31)岁,受病毒感染时间在2-6年,平均(3.4±0.6)年,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4例,血液传播3例,途径不明3例。
1.2纳入标准。①HIV抗体检测为阳性;②经检查属于高效抗逆转录抗病毒治疗标准;③3个月内未服用抗病毒药物;
④自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签订自愿入组治疗协议。
1.3排除标准。①未满18岁的未成年儿童;②有表达能力障碍的患者;③智力低下的患者;④拒绝参与实验者。
1.4方法。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深入沟通,讲述治疗病情的必要性以及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的不同情况,来缓解患者因疾病或其他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艾滋病,从而加速疾病的好转[3]。对照组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服用药物不规律;实验组依从性较高,可按时服用药物,予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进行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是通过口服药对艾滋病进行治疗,具体药物为齐多夫定,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施多宁)联合进行治疗,具体服用药物规格详情遵循说明书[4]。
1.5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做详细的记录;并对所有接受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掌握患者的生存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情况;随访时对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等进行检查,以免出现不良情况。
1.6统计学分析。本次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疗效研究以SPSS 16.0统计学计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比(%)形式进行记录,采用χ2和P对相应数据比较检验,若P<0.05时则代表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对20例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调查,对照组患者生存率为81.62%,实验组生存率为95.35%,实验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对比。治疗前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对比。其中实验组患者中呼吸道症状1例,消化道症状1例;对照组患者中神经系统症状2例,呼吸道症状1例。实验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5%,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1.3%,实验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数据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艾滋病是我国目前危害性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由艾滋病毒(HIV)引发,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的综合征[5]。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6]。其症状表现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发烧、嗓子疼、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一旦到了后期,由于患者额的免疫下降,会出现各种感染或机会性肿瘤,症状多种多样。艾滋病患者还会伴有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和黏膜损害、肿瘤等并发症的产生。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使用多种药物同时治疗的方法,增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最大程度上对病毒复制进行有效的抑制,恢复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长。其优势在于较其他治疗方法更为成熟,风险性更小,对体内HIV可有效的进行控制,减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7],减少患者对外界的传播风险。
综上所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有着较高的医学价值,可缓解患者症状,增加患者的生命时长,可广泛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晓梅,赵小玮.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女性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存期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479-480.
[2]王琳,温子禄,朱益军,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对HIV合并肺癌患者骨髓抑制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8,30(1):48-51.
[3]梁道斌,秦小超,黄锐洁,等.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7,39(02):94-99.
[4]袁锡华,曹存巍.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02):106-109.
[5]王莹莹,杨海涛,王永红,等.石家庄市358例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3).
[6]姚健平,余东山,翁天豪,等.IFNL3/IFNL4多态性与HIV-1患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1):28-35.
[7]尹科,何盛华,范水芬,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1):9-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