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肝穿活检术在诊断早期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检查患者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98例患者实施临床诊断与肝穿活检术,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经过对比后,对肝穿活检术在诊断早期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后,肝穿活检术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在肝硬化诊断率方面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肝穿活检后,分别对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分别为83.3%(25/30)、95.6%(65/68)、91.8%(90/98)、92.9%(65/70)、89.3%(25/28)。结论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可采用肝穿活检术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同时也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高,因此该方法具备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肝硬化的重要诊断依据。
关键词:肝穿活检术;诊断;早期肝硬化
本文引用格式:陈正,薄利利.肝穿活检术在诊断早期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115-116.
0引言
肝硬化属于医院消化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为慢性进行性肝病,通常是长期由一种或多种病因的反复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具有弥漫特性的肝脏损害疾病[1]。当肝硬化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表现为多种程度严重的相关症状,因此早期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肝硬化检查方法较多,可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实验、B超检查、彩超检查及肝穿活检等,其中肝穿活检术较为常见[2]。本研究通过对肝穿活检术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肝穿活检术的检查效果,其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检查患者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龄24~71岁,平均(40.26±5.71)岁,病程为3~15年,平均为(9.11±3.68)年。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肝穿活检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检查完成后即可实施皮下肝脏穿刺术,穿刺部位选取患者腋中线9~10肋间,也可以腋前线8~9肋间作为穿刺点。在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后,以一次性活检穿刺针作为本次活检的穿刺仪器,待穿刺完成后即可使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同时以消毒纱布进行覆盖,并使用腹带进行固定。对穿刺得到的2 cm左右肝脏组织使用甲醛进行固定,并以石蜡完成包埋处理,待切片完成后即可进行染色检查。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这98例患者实施临床诊断与肝穿活检术,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经过对比后,分别对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运用软件SPSS 18.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穿活检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肝穿活检术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在肝硬化诊断率方面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肝穿活检诊断早期肝硬化结果分析
经过肝穿活检后,可分别对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分别为83.3%(25/30)、95.6%(65/68)、91.8%(90/98)、92.9%(65/70)、89.3%(25/28),如表2。
3讨论
肝硬化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通常以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营养障碍、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等原因较为常见[3]。目前尚无根治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在肝硬化的临床中均以缓解病情作为主要治疗原则,因此对于早期肝硬化的准确诊断能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肝硬化可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分期,主要可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其中代偿期的临床症状程度较轻,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小;当发展至失代偿期时,其临床症状程度较为严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尽早接受治疗对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5-6]。
肝穿活检术具体指的就是肝脏部位组织的活检,在针对肝硬化的早期检查中,肝穿活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检查时操作方法简单,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在B超的帮助下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为肝硬化检查中有效性很高的检查方法[7]。虽然肝穿活检术在穿刺中存在一定出血现象,但其通常情况下不具备危险性,并且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因此其安全性较高,不过仍然有不少患者无法接受该检查方法,因此临床上使用率较少。肝穿活检术就是根据负压吸引原理,通过穿刺来获取患者体内少量肝脏组织,并以此制作标本后进行详细观察,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准确率很高[8]。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肝穿活检术所获取的标本较小,因此该方法对于局部性肝脏疾病存在漏检的可能性。
通过研究发现,代偿期肝硬化的肝穿活检结果为71.4%,而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结果为69.4%;同时肝硬化的肝穿活检结果为94.9%,而肝硬化的临床诊断结果为89.8%;经过对比后,肝穿活检术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在肝硬化诊断率方面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经过肝穿活检后,可分别对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分别为83.3%(25/30)、95.6%(65/68)、91.8%(90/98)、92.9%(65/70)、89.3%(25/28)。
综上所述,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可采用肝穿活检术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同时也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高,因此该方法具备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肝硬化的重要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萍,丛玲华,钟国平,等.4种特殊染色法在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中的应用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7):45-46,147.
[2]王利英,蒋天安,郑树森.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8,15(6):458-463.
[3]杨小军,张国梁,刘永华,等.218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与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11):113-116.
[4]Puustinen L,Boyd S,Mustonen H,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clinical variables and liver histology for development of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 autoimmune hepatiti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7,52(3):321-327.
[5]王江玥.CT引导下经皮肺、肝脏穿刺活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8):64-65.
[6]皋月娟,李猛,陈敏,等.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1):87-90.
[7]Liang XE,Zhong C,Huang L,et al.Optimization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detection by stepwise application of transient elastography and routine biomarkers[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2017,32(2):459-465.
[8]倪红霞,刘楠楠,姜晶,等.慢性肝病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2017,18(2):197-2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