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4 11:19: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针对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省二级甲等医院眼科自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98例白内障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患者视力在手术治疗前后的差异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198例患者的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相较于治疗前,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在半年后、一年后的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结论对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此外该术式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本文引用格式:邱芸芸.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67-68.

0引言

白内障是当前困扰老年患者的眼科常见疾病,该病通常发生于老年患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在逐年的升高,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1]。在临床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中,通常采用手术的方法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2],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患者白内障进行治疗,本文通过对我院198例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眼科自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98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男91例,女107例;年龄60-80岁,平均(72.16±5.34)岁。

1.2治疗方式。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接受常规检查和眼部系统检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前两天,对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可乐必妥),4次/d。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当天,为患者进行术眼泪道的冲洗,并且采用聚维酮碘对患者的术眼结膜囊进行冲洗。当完成对患者的消毒工作后,将患者推入手术室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予以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滴术眼3次,每次间隔5-10 min,予以表面麻醉,对患者术眼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杀菌。术中,予以聚维酮碘冲洗术眼结膜囊,后生理盐水冲洗,以牵引上直肌的方式,对眼球进行固定。沿角膜缘环形剪开10:00-12:00球结膜,以此为基底,应用反眉弓的方式于角膜缘后2 mm处做巩膜隧道切口至前房,9:00处角膜缘做一侧切口至前房,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予以水分离晶体核至前房,用晶状体匙托出晶体核,抽吸净晶体皮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最后清除粘弹剂,前房内注入平衡液,恢复前房,检查有无渗漏,巩膜隧道切口自行闭合,球结膜复位,结束手术。术毕典必殊眼膏涂眼,术后对患者的眼部进行包扎,并于患者术后的第二天对患者的术眼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术眼,4次/d,同时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大约3 d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

1.3观察指标。对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进行比较。对患者经过治疗后半年、一年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式。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经治疗,患者的视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视力低于0.1的患者数量显著下降,高于0.6的患者数量显著上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比较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和经过治疗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六个月内,发生后囊膜破裂、眼角膜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共计10例(5.05%);术后1年,发生后囊膜破裂、眼角膜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共计13例(6.57%),相较于6个月内的病例资料,有所上升,见表2。

\

 

3讨论

白内障是当前困扰老年患者视力的眼科常见疾病,该病通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其发病率高,同时也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资料显示[3],老年群体中因白内障致盲的患者为40%左右,在所有致盲原因中占据首位。白内障的发病原因与年龄有较大相关性[4],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此外,机体功能退化、免疫代谢功能异常、中毒、感染、辐射等均有可能引起晶状体的病变[5],从而造成白内障。

对于白内障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白内障早期的患者可服用维C、维E、维B2等药物[6],以达到延缓视力衰退的目的,而对于视力已经下降到一定程度或已处于白内障中后期的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白内障中后期的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方式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即通过超声将浑浊的晶状体击碎,然后连同皮质吸出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该手术能够一定程度的恢复患者视力,且手术创口小,恢复快,但是该术式的施行,需要超声乳化设备,开展成本高。而有报道指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相当,差异不明显(P>0.05),且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更有利于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即采用该术式治疗白内障。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患者视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视力低于0.1的患者数量显著下降,而视力高于0.6的患者数量显著上升,证明微创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理想。并且为了探求该术式的安全性,对患者进行了一年的并发症随访统计工作,结果显示,六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5.05%,一年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57%,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该术式较为安全,经济实惠,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无法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地区和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Hu JS,Zhang AM,Long QW,et al.Risk factors of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through microcoria in leprosy patients[J].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2017,17(3):538-540.
[2]Yang S,Wang B,Zhang Y,et al.Evaluation of an interlaced triple procedure: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and nonopen-sky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J].Medicine,2017,96(35):e7656.
[3]谢可,王骞,刘建君,等.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53-57.
[4]蒋洁.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8,39(5):131-132.
[5]许英,应靖璐,方伟,等.迟发性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4例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6):690-692.
[6]彭晋妍,王辉.小切口和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37(6):907-9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8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