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在产妇分娩时使用全程护理模式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866名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分娩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分娩时采用全程护理模式。结果使用全程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在后期调整恢复中效果明显好于只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结论在对产妇分娩后的护理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级,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妇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妇产科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孙蓉.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71,275.
0引言
近年来,根据医院数据显示,大多数孕妇在选择生产时更加趋向于剖腹产,不在采取顺产等其他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大多数产妇缺少在怀孕期间对自身的安全教育知识,另一部分原因为深灰因素的影响,剖腹产的诸多优点使得原始生产方式逐渐式微。随着这种模式的改变,医学上随之匹配的医疗服务也在不断变化[1]。目前医学上在对于产妇的精神状态愈加关注,在产妇生产前尝试调整自己的状态,改变自己的心情,在生产时以及生产后对于自身的健康都有很明显的影响。产妇在分娩之前心理状态都有强烈的变化,可能由一开始的期待、惊喜、开心逐渐过渡到害怕恐惧等心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观察到产妇心情变化时及时给予帮助,调节产妇的心理状态[2]。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妇产科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一种完整的护理体系,可以提高医院中工作人员的效率,还能减少患者出现意外的几率。在妇产科中,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与完善,降低了孕妇选择与被动选择剖腹产的几率。本文介绍全程护理模式的试验与应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生产的待产产妇86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产妇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产妇433名。观察组所选产妇中,最大31岁,最小23岁,怀孕时间长者为41周,最短者38周。对照组所选患者中,最大31岁,最小24岁,怀孕时间长者41周。最短者38周。对比两组产妇的其他资料,发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实验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及观察流程,在进行试验期间必须由主班护理人员值班监视,防止发生意外。观察组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陪伴护理模式,主要方法如下。
1.2.1产前护理
护理人员在接触到产妇时应主动与其沟通,观察产妇是否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变化,与产妇讲解在生产中需要用到的小技巧,主动缓解产妇的精神压力,帮助其改变负面的心理状态;对产妇在生产时可能遇到的情况详细讲解,增加产妇对于生产的信心。在产妇代产时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授予产妇呼吸减痛法,在生产时效果显著,细心听产妇讲解既往病史以及自己的心理状况,做到更准确地针对产妇进行鼓励,缓解产妇压力,保证产妇在生产前进入分娩状态。
1.2.2产中护理
在产妇生产时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生产指导,防止产妇在生产时出现盲目做功的状态,浪费产妇的体力,增加生产风险。目前最常采用的生产方式为导乐式分娩,在生产时护理人员可能更加有效率地讲解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帮助产妇分娩,在心理状态上也有充足的时间来缓解产妇内心的焦虑。在子宫口扩张3 cm后,产妇的痛苦逐渐剧烈,部分产妇可能无法忍受,此时护理人员需主动向产妇讲解其自身的情况,让产妇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及下一步的程序。另一方面,需要调整产妇的心情,指导其更多的呼吸技巧用来减轻痛苦,做到产妇在生产时处于身体放松的状态,将生产带来的疼痛感以及恐惧感降到最低,使得产妇主动配合生产。在子宫口全部扩张后,护理人员陪同产妇一起,通过语言指导以及示范的方式,为产妇缓解痛苦。在生产时允许有家属陪同,最好选择产妇的丈夫在一旁鼓励,配合护理人员,降低产妇的疼痛感,亲人可以为产妇带来更多的心理支持,消除对于分娩的恐惧情感,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顺利,通过家人、护理人员以及产妇的共同努力,做到产妇完全配合整个分娩过程,最后分娩成功[3]。
1.2.3产后护理
护理人员与产妇相互了解沟通后,告知产妇要在生产结束后2 h之前主动排尿,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饮食休息,重点叮嘱饮食情况,不可食用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多食用脂肪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多饮水,防止发生便秘。在讲述注意事项期间,分娩结束后30 min、60 min以及2 h时主动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以及宫缩情况等做好详细记录,在记录期间与产妇沟通,对产妇进行一些精神鼓励,帮助其尽快康复[4]。
1.3评定标准
(1)产妇分娩前后,分别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的心理变化进行测评。焦虑自评表分为四个等级,<50分属于正常,50~59分属于轻度焦虑,60~69分属于中度焦虑,>70分属于重度焦虑。抑郁自评表分为3个等级,53~62分属于轻度抑郁,63~72分属于中度抑郁,>72分属于重度抑郁[5]。(2)分开护理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产妇自然顺产与剖腹产的比率以及分娩所需的时间。
1.4数据统计
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若P<0.05时,说明统计结果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病人SAS、SDS评分比较
数据结果显示,进行分娩全程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在术后恢复期间的SAS、SDS评分要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观察组产妇,详细数据见表1。
2.2两组产妇的临床分娩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相比,自然分娩例数更多,产程时间也更短,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家庭对于产妇和新生儿越来越重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分娩全程的护理和陪伴与产妇后期恢复的质量有直接联系。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以产妇后期的身体恢复为重点,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产妇的心态变化,导致很多产妇生产前对自己没信心,选择剖腹产,这样为后期的护理工作加强了难度,也延长了产后的护理周期。近年来,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以人为本[6]。我院妇产科为了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概率以及分娩后的护理质量,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了调整,使用了目前的以产妇为中心的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帮助产妇全面了解分娩常识,提高顺产自信心,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帮助产妇缓解身心疲劳。全程护理模式,主要围绕“产妇”为中心。产妇在怀孕过程中,行动受限、身体激素分泌异常,很容易产生焦虑与恐慌等负面情绪,在分娩前期,护理人员会及时帮助产妇疏通心理障碍,保持生产时的最佳状态,能更有效地帮助产妇自然分娩。通过与产妇的深入沟通,双方会建立起比较信赖的关系,有疑问时产妇可以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且后期的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会根据孕妇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产妇需求,帮产妇适应身份的变化,及时指导新手妈妈及多胎妈妈提高完善对于健康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使用全程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在抑郁、焦虑自测的评分以及产程时间均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也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家属享受优质护理的同时,也能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对医院的服务口碑起到一定的影响。随后又对比了其他研究资料的数据,结果相符,进一步证实了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的高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汝霞.人性化全程护理陪伴孕妇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分析[J].现代医学护理研究,2014,28(7):207-208.
[2]韦芳玲.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转化医学,2016,7(10):213.
[3]陈吉红.探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对分娩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12):1339-1341.
[4]徐挺.人性化全程护理陪伴孕妇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现代护理研究,2016,13(4):378.
[5]陈杏芬.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产妇产时认知行为以及分娩结局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65-66.
[6]王敏,刘纯艳.分娩衣的应用对正常分娩初产妇舒适状况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5,26(33):3153-3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