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和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访视护理,比较两组的睡眠状况和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4.31±1.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7±2.09)分(P<0.05);观察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24.56%)(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访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降低急性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访视护理;冠心病;急性心脏事件;睡眠
本文引用格式:周莉,徐丽,杨光.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和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54+56.
0引言
冠心病是冠脉粥样病变引发的血管腔阻塞、狭窄,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的心脏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周期长的特点[1]。临床中冠心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效果,且患者出院后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脏事件,因此有必要研究性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预防急性心脏事件发生[2]。为了探讨科学的护理模式,本文就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和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下述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纳入标准:①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
②心功能分级[3]Ⅰ-Ⅲ级。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③认知功能障碍;④免疫系统疾病;⑤沟通障碍;⑥血液疾病。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7例。
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35-81岁,平均(65.27±2.18)岁;病程1-26年,平均(11.46±1.45)年。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3-82岁,平均(65.39±2.49)岁;病程1-25年,平均(11.26±1.59)年。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同质性优良。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用药指导、体征监测、健康教育、遵医嘱用药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访视护理:①成立访视护理小组,包括护士1名、主管护师1名和责任护士8名,由主管护师负责对责任护士展开专业培训,重点培养护士沟通技能,待护士考核合格后方可展开护理工作。②建立患者电子档案,包括患者性别、姓名、年龄、受教育程度、诊断结果、主治医师、护士、身心状态、治疗情况、通讯地址、联系方式等。③设立访视档案,详细记录每次的访视时间、沟通内容、相应的护理服务等,患者出院后每2周访视1次,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服务,持续护理1年。④具体访视护理措施:a.心理干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遵医治疗、保持良好心态对预后康复的重要性,介绍预后良好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b.认知干预,为患者介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预防措施、症状、治疗方法等,了解康复过程。c.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饮食清淡,多食用新鲜果蔬,定时定量,控制体质量水平,戒烟戒酒。
坚持运动,无症状者可正常工作,对于心绞痛发作者需适当调整生活作息;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对于病情稳定者可每日展开走路、慢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循序渐进,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保证规律作息,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健康睡眠的意义,确保睡眠时间充足,午睡时间控制在1h以内,睡前泡脚,形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1.3观察指标。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4]评价护理前、护理1年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价内容包含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等6项,采用3级评分法(0-3分)对患者评价,评分0-18分,评分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②统计出院后1年内患者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 23.0内处理,以χ2检验名义变量资料(%、n),以t检验定量资料(±s),P<0.05,表明有差异。
2结果
2.1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组间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8.51%(4/47),包括急性心力衰竭1例(2.13%),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2.13%),心肌梗死1例(2.13%),心律失常1例(2.13%);对照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24.56%(14/47),包括急性心力衰竭2例(4.26%),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6.38%),心肌梗死4例(8.51%),心律失常3例(6.38%),心源性猝死2例(4.26%)。组间率数据对比,χ2=4.636,P=0.031。由此可知,观察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8.51%VS24.56%),表明观察组采用的访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急性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初步分析可知,冠心病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个人的睡眠状况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患者康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睡眠质量与患者个人的心理情绪存在密切关联。本文采用的访视护理通过实施心理疏导、认知干预等护理服务,能够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增强治疗信心,减轻内心焦虑和困惑,树立康复信心,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中急性心脏事件发生与个人不良饮食习惯、情绪不稳定、过度疲劳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本文观察组采用的访视护理通过行为干预,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以此达到防控急性心脏事件的护理目标。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吻合,刘海霞等[5]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访视护理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6.00%,远低于常规护理患者的9.00%,且前者的睡眠状况更佳,证实访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急性心脏事件。
综上所述,采用访视护理方案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收获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娟,刘炜,代雅琪,等.纽曼系统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3):41-44.
[2]谷云飞.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36.
[3]吴勇进,李玲.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TNF-α、MMP-9、IL-6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7):904-906.
[4]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60-263.
[5]刘海霞,张丽华,李甜,等.访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睡眠状况和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2):125-127+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