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耳穴压豆在临床中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情况观察以及护理措施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时段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均接受耳穴压豆治疗,并予以护理干预,对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耳穴压豆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显效46例(56.10%),治疗有效25例(30.49%),治疗无效11例(13.41%),治疗有效率为86.59%(71/82);非常满意43例(52.44%),较满意36例(43.90%),不满意3例(3.66%),总满意度为96.34%(79/82)。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耳穴压豆治疗过程中,并予以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还可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护理;耳穴压豆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张萍.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313-314.
0引言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中是指发生原因不明确,但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之间存在紧密关系的一种血压存在升高现象的疾病,目前在我国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发生率[1]。原发性高血压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的危害,而且如果无法有效对血压指标进行控制,随着病情的发展,渐渐的还会对眼部、心脏以及肾脏等造成病变,并危及生命安全[2-3]。以往,对于此疾病多时予以药物方式进行干预,但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长时间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导致药物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更是需要更换治疗方案。近年来,我国医学多个领域技术等得到了发展,非药物治疗方式也得到了应用。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分析耳穴压豆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均接受耳穴压豆治疗,并予以护理干预。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1~76岁,平均(58.43±3.86)岁。
纳入标准(:1)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并签订同意书(;2)在安静以及清醒状态下,收缩压指标在140~159 mmHg,或者舒张压保持在90~99 mmHg;(3)在纳入研究之前90 d未服用过其他降压药物。
排除标准:(1)伴有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2)伴有心血管意外病史者;(3)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4)伴有由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者;(5)伴有精神疾病者,无法进行有效交流。
1.2方法
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接受耳穴压豆治疗,并予以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2.1耳穴压豆治疗
选择“王不留行籽”中药(适量),且确保表面光滑,放置于沸水中进行烫洗,时间为2 min,然后将其晒干;先对所选择的穴位以及耳廓予以乙醇(75%)消毒,擦拭数次,选择胶布(规格0.5 cm×0.5 cm)将王不留行籽粘去,并确保位于胶布的中间位置,耳穴位置、胶布敷贴位置使用手指进行按揉(注意动作较轻柔),避免指腹痛皮肤之间出现滑动现象。每日行5次按压,每一个穴位按压一次的按压时间约为20 s,
直到患者存在酸胀感之后,需要歇息10 s,然后再次按压(时间为20 s),每个穴位需要重复按压,次数在3~5次[4]。在穴位选择的时候,(1)如果属于高血压风火上扰型,选择肝、屏间、肺以及耳尖;(2)如果属于痰浊上蒙型,选择耳尖以及肺、脾;如果为肝炎上炎型,选择缘中、肝、神门以及胆;(3)如果属于肝肾阳虚型,选择上屏间、肝、胆以及肾;(4)如果属于气血亏虚型,选择胃、脾、神门以及肝。
1.2.2护理措施
(1)加强培训:在中医学中,耳穴压豆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耳廓上的穴位较多,且每两个穴位之间距离较近,在操作的时候较容易出现错误,因此,需要对相关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从而提升护理质量[5]。医院相关领导人员需要组织建立培训班,为相关护理人员开展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多个方面知识,帮助提升综合素质,且在工作开展中技术娴熟,帮助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与此同时,对耳廓上的穴位分布更是需要熟练掌握,可每周开展考核,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升护理质量。(2)辨证开展护理工作,准确选取穴位:在中医学中,高血压疾病分型较多,例如风火上扰型、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等,因此,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先准确掌握患者具体病情,然后具有针对性的选择穴位开展工作;在《黄帝内经》中有所记载,人体属于一个独立器官(相对),通过治疗耳廓位置的相应部分,能够有效将疾病祛除,所以,在开展耳穴压豆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选取穴位,避免将其他穴位按压到,从而导致出现一些不适感或者降低了治疗效果。(3)监控病情:在开展耳穴压豆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血压指标进行密切观察,有利于及时发现血压是否过高,降低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若对血压指标控制效果不理想,可以遵守医嘱,服用相关西药进行降压干预[6]。(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往往会伴有胸闷以及头晕等多种不适感,加上其对疾病多方面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担心预后情况等,内心极易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多种负面情绪,会对中枢神经产生影响,出现内分泌系统异常现象,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加快心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耐心讲解疾病多方面知识,并予以疏导与缓解,予以安慰以及心理支持,在帮助增强康复信心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其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压指标水平[7]。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掌握好自身情绪调节方式(以及心理应急方案),有利于避免情绪波动,自身保持较为乐观的情绪,才能够更好的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对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舒张压降低≥10 mmHg,且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有效为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者收缩压降低在30 mmHg左右;无效为治疗后血压指标未改善,病情持续发展。护理满意度选择问卷调查方式开展评价,问卷分值分布0~100分,A级为非常满意度90~100分,B级为较满意60~89分,C级为不满意0~59分。
2结果
经过耳穴压豆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显效46例(56.10%),治疗有效25例(30.49%),治疗无效11例(13.41%),治疗有效率为86.59%(71/82);非常满意43例(52.44%),较满意36例(43.90%),不满意3例(3.66%),总满意度为96.34%(79/82)。
3讨论
就现今而言,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临床中多是予以药物进行治疗,且效果较为理想,但是长时间服用药物,很容易出现一定的耐药性,导致药物无法发挥有效作用,需要不断更换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西药治疗过程中,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康复[8]。我国经济、医疗水平等的不断发展,使得非药物治疗也成为了一项主要选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59%(71/82),护理满意度为96.34%(79/82),说明对其进行耳穴压豆治疗以及予以相关护理措施干预效果理想。耳穴压豆在中医学中属于常见治疗方式,且认为“十二经通于耳”,所以耳廓是人体的缩影,通过对相应位置进行按压,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式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迷走神经会出现冲动,当神经中枢整合之后便会有相应的反馈效果,从而促进康复[9]。但是在此方式治疗过程中,其效果同相应的护理服务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由于耳廓位置穴位较多,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便于能够准确找到穴位,且提升按压专业性,并结合病情观察、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从多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帮助纠正错误认知,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并促进康复[10]。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耳穴压豆治疗过程中,并予以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还可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海艳,刘丽媛,薛晴.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0):2867-2869.
[2]杨文祥.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5(2):9-11.
[3]帅思议,张烨.益气消瘀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盆腔炎性疾病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4):8-10.
[4]周静.非洛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5):34-35.
[5]范振兴.硝苯地平缓释片Ⅱ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评价[J].药学研究,2017,36(12):739-741.
[6]何石燃,赵永,陈佳敏.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6):157-160.
[7]成海斌.多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9):151-152.
[8]李洪凤.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4):247-248.
[9]傅根莲,孙利华,刘晓霞.耳穴压豆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5):4554-4556.
[10]侯倩倩.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136-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