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多发伤患者急救流程一体化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3 11:53: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急救流程一体化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到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多发伤患者90例,按其急救流程分对照组(45例接受分科模式救治)和研究组(45例接受急救流程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效果,如等待、会诊、住院时间,死亡率等。结果研究组重伤、轻伤患者会诊前等待时间、会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致残率13.33%、死亡率4.44%低于对照组40%、28.89%(P<0.05)。结论将急救流程一体化应用到多发伤患者中,可缩短救治时间,利于把握疾病救治最佳时机,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流程一体化;分科模式;救治

本文引用格式:常威,苏运辉,温丽玲,等.多发伤患者急救流程一体化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83-284.

0引言

多发伤指机体受同一致伤因素影响,出现≥2个解剖位置或脏器损伤,且至少一个位置损伤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危及[1]。此疾病病情危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所以,把握救治时机,提升急救效率,对提升其生存质量和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现我国大部分医院均采用分科救治的模式,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救治脱节、流程不规范、信息流动不畅等缺陷,为改善此点,已有学者提出可采用急救流程一体化,认为此方式可弥补分科救治模式存在的缺陷,但目前有关此方面的报告仍较少。现纳入90例多发伤患者分组讨论此点。

\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急救流程分组90例多发伤患者。致伤原因:击打伤和砍伤12例,高空坠落14例,交通事故19例,年龄13-72岁,平均(38.6±1.1)岁,女性21例,男性24例;研究组:致伤原因:击打伤和砍伤11例,高空坠落15例,交通事故19例,年龄14-71岁,平均(38.5±1.2)岁,女性20例,男性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分科救治模式,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先由急诊医生评估诊断其体征、病情,实施非手术性救治,如心脏复苏、输液、输血等,并根据患者病情让护士通知相应科室会诊。

研究组接受流程一体化急救模式:

(1)院前急救:主要依赖医院120例急救中心,部分自行就诊

患者,无院前急救。为及时了解120急救中心患者信息,在急诊预检台设立信息平台,应用半格式化电子病历模板,包含创伤类型、体征、入院预计时间、年龄等,提升电子书写速度,完善采集信息。院前科医护人员需在了解到急救信息后,电话联系患者,以确定是否需启动创伤团队。若有重伤者,预检台护士需做好各项基本救治准备,并配备应急队,随时提供院外救治。

(2)院内急救

①病情程度分类:因多发伤者诊治时间宝贵,病情危重,受伤后接受救治的时间越早,疾病预后越良好。若急救人数较多或群体多发伤,护士需预检分类病情后再诊治,提升救治速度和成功率。

②改进信息系统: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收费,患者无缴费人员或家属在场时,护士可先让其免费挂号,优先记账,为会诊医生配备急诊专用手机,每日按班次状况交接手机,确保24h通畅,提高效率。

③绿色通道:开通绿色通道,包含医院优先通道、电梯、抢救区直达CT室通道等,需要检查时,提前电话联系相应科室,如影像科等,实现优先检查。

④创伤团队:医院可挑选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创伤团队,包含放射科、介入科、骨科、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科室骨干成员。启动团队救治患者的模式,患者到院后,各团队成员需在10min内到达现场。

⑤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医院创伤团队成员需快速评估病情,给予输血、吸氧、心电监护等急救。在确保体征稳定的状况下,给予彩超FAST检查,评估骨骼、消化、呼吸等系统损害程度,护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创伤程度评分等,综合诊断后,再实施下一步抢救。

⑥手术和重症监护:针对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者,需联系输血科,准备相应血液,待其体征稳定后,再实施治疗。对于病情复杂者,需由专家会诊,根据结果实施监护治疗。

(3)定期演练和培训

为增强急救效率,每月定期培训1次急诊科护士和医生、创伤团队成员,每6个月组织1次现场演练,包含预检分诊、财务缴费、会诊、抢救、汇报病情等,尽量将演练做到真实,并评价演练结果,通过不断总结和反馈,优化抢救流程,赢得时间。

1.3指标判定

记录重伤、轻伤患者住院时间、会诊时间、会诊前等待时间、死亡率等。救治后,随访患者3个月,记录其残疾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住院时间、会诊时间、会诊前等待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死亡率、残疾率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轻伤患者救治效果


研究组轻伤患者会诊前等待时间、会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重伤患者救治效果

研究组重伤患者会诊前等待时间、会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2.3致残率、死亡率

研究组致残率13.33%、死亡率4.44%低于对照组40%、28.89%(P<0.05),见表3。

\

 
3讨论

医院急诊科的任务和责任则为紧急抢救病情危急重症者,为此后治疗奠定基础和支持[2]。多发伤者救治时间紧迫、危重、复杂,此为诊治重点,救治多涉及医院各个智能部门和科室,所以需各科室和部门互相配合,以提高救治率,缩短抢救时机[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住院时间、救治时机、死亡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急救流程一体化应用优势较大。调查表明,我国多发伤者残疾率和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其原因为急救有多种问题,结合临床经验、查阅文献资料等,总结分析所存在问题:①多发伤具有突然性,往往患者到院时,其家属不在场,且急诊科与放射科、影像学等科室不在同一层楼,家属缴费往返也耽误救治时间,实施先诊疗后付费的流程,或开通微信、支付宝等手机自助缴费服务,可缩短救治时间,解决财务时效问题,提升诊疗效率;②针对多发伤者,确保预检分诊正确性,降低预检分诊准确率,避免因多个科室诊治,耽误救治时机,针对病情复杂、重伤者,各科室可能存在争议,会延长会诊时间,针对此状况,急救流程一体化采取了加强演练和培训的方式,客观总结和评估,改进各科室联系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升配合率。

综上,将急救流程一体化应用到多发伤患者中,可缩短救治时间,利于把握疾病救治最佳时机,改善疾病预后。

参考文献

[1]吴文滔,舒敏,黄镭.多发伤患者急救流程一体化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4):116-118.
[2]李志芹,毕淑娟,吴颖.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2):124-126.
[3]陈侣林,李卉,唐进,等.规范ICU内严重多发伤救治流程的临床效果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128-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