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8例局限性肾肿瘤患者做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采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对照组64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安全性与疗效。结果观察组经LPN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局限性肾肿瘤应用LPN治疗,手术切口小,符合微创理念,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局限性肾肿瘤;LPN;OPN;腹腔镜;胃肠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张守福.对比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02-103.
0引言
肾肿瘤是临床常见泌尿系统肿瘤疾病,且多以恶性病变为主,高发于男性群体,常见伴随病症为高血压、红细胞增多、发热、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等。近年来,随着科技技术进步,影像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临床对肾肿瘤的检出呈低分化、早期趋势,且肿瘤直径大多<4 cm[1];使肾脏部分切除术逐渐成为其主要治疗方法。目前,临床肾部分切除手术可分为传统开放术式与腹腔镜手术。两种术式各具优势,为进一步了解LPN与OPN在治疗肾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128例局限性肾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探究LPN与OPN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局限性肾脏肿瘤患者128例,均经MRI、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17±6.30)岁,肿瘤直径(2.7±1.1)cm;观察组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3.05±6.14)岁,肿瘤直径(2.8±1.0)c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与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LPN手术治疗,方法:使患者取健侧卧位,垫高腰部,予以气管插管全麻支持。经腹膜外途径采用三通道法,分别在腋前线十二肋下缘2 cm、腋中线髂前上棘上方2 cm、腋后线肋脊角下2 cm交界处作Trocar位置。置入腹腔镜后,腹膜后腔使用超声刀分离扩大,将腹膜外脂肪适当去除,确保视野清晰。以腰大肌作背侧标志,用超声刀靠近腰大肌将Gerota筋膜切开,沿腰大肌、肾脂肪囊间隙游离至膈肌角。将肾上腺、肾上极间组织用超声刀切断,继续分离至腹膜,分离肾脏与腹膜间隙,分离显露肾脏肿瘤。仔细探查肾蒂,将纤维组织用超声刀切除,暴露肾动脉,游离1 cm肾动脉。确保肿瘤组织充分暴露,显露病灶区域及附近2 cm正常组织,将肾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后,吸引器暴露术野,将病灶表面肾周脂肪、病灶及边缘0.5-1.0 cm组织用剪刀剪除,过程中避免切破肿瘤组织。完全切除肿瘤后,用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肾脏创面,开放动脉夹,仔细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并留置腹膜后引流管,术毕。
采用OPN手术给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同样给予患者全麻,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手术切口选11肋下斜形切口,逐一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腹膜后间隙,将Gerota筋膜切开,充分游离肾脏周围脂肪,寻找并显露肾脏肿瘤,分离显露肾动脉,血管夹夹闭动脉;沿肿瘤边缘约0.5cm行肿瘤切除,完整切除肿瘤后缝合关闭肾脏切口,松开动脉夹,观察无活动性出血,留置引流,关闭切口等操作。
1.3观察指标。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包括: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出院时间等。并观察术后是否发生肠梗阻、肾周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观察组64例患者,肠梗阻发生0例、肾周血肿2例、切口感染0例,并发症发生率2.94%;对照组64例术后,肠梗阻2例、肾周血肿3例、切口感染4例,13.24%。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统计学有意义(=7.134,P<0.05)。
2.2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受LPN手术后,术中出血量(100.42±10.31)ml、手术时间(118.1±12.5)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4.2±4.5)h、术后镇痛药使用(35.5±7.2)mg、住院时间(5.4±2.0)d。对照组接受OPN手术,术中出血量(217.33±10.80)ml、手术时间(120.5±11.7)min、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1±5.3)h、术后镇痛药使用(115.3±11.0)mg、住院时间(9.6±2.5)d。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1.152,P>0.05),其他各围术期指标对比,统计学有意义(t值分别为64.567、12.927、50.053、10.817,P<0.05)。
3讨论
肾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男性群体,该疾病以恶性病变较多,且部分患者累及肾盂。临床对该病症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大部分学者认为对肿瘤直径<4 cm、位于肾周、以外生为主、位置表浅的肾肿瘤,主要采用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手术适应症范围逐渐扩大,但针对心、肺、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患者慎用,对双侧肾癌、孤立肾或解剖性孤立肾等患者更适用[2]。目前,临床部分肾切除术式可包括OPN、LPN两种,以上两种术式适应症基本相同[3]。OPN手术作为传统开放性手术,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局限性肾肿瘤手术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但该术式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缓慢,患者并发症多,患者接受度相对较差。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更新换代,LPN手术逐渐替代传统OPN手术,被应用于临床[4]。LPN相比于传统OPN手术,其具有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本研究结构显示,术后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且围术期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LPN手术治疗安全性更高,疗效确切,有助于术后恢复。但目前,临床中对LPN的手术的病灶切除范围存在一定争议[5]。同时,笔者也认为,LPN手术治疗难点在于术中无法准确判断肿瘤浸入深度,因此,建议术中使用超声探头,详细了解肿瘤集合系统、深度后,可将肿瘤组织及周围0.5-1.0 cm肾组织切除,以提高肿瘤组织清除率,减少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对局限性肾肿瘤采用LPN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该方法同样存在争议与不足,仍无法完全替代OPN手术,对此,临床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洪涛,柯莽,张显军.后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5):922-923.
[2]谢添翼,陈余粮,罗兴华,等.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5,28(6):1319-1321.
[3]张欣雨,张成辉,马保录,等.局限性肾肿瘤60例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173.
[4]李舰波.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心理医生,2016,22(32):97-98.
[5]梅傲冰.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肿瘤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3):6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