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在牙齿缺失修复中采用即刻种植、延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02月至2019年02月于我院就诊的牙齿缺失患者,共7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延迟种植、即刻种植,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种植成功率与稳定系数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牙齿缺失患者,在修复过程中采用即刻、延迟种植治疗均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但是前者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即刻种植;延迟种植;牙齿缺失;修复中
本文引用格式:黄田河.对比分析即刻种植、延迟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59-60.
0引言
牙齿在人体面部美观、进食咀嚼和辅助发声方面具有重要辅助作用,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极大的增加了口腔牙齿损伤与缺失的情况,如不良饮食习惯与口腔卫生差等,当下主要治疗方式为口腔修复治疗。牙齿缺失的产生来源于多个方面,与各种牙科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如牙周炎龋齿、体外伤和牙齿先天性缺失等,且与多种疾病的并发症有关。临床修复时,多采用两种方式,即即刻与延迟种植,后者需二次手术,治疗时间较长,而前者在拔除患牙后可以马上植入种植体,有助于总体治疗周期的缩短,可以避免二次损伤,但是尚不能确定治疗后的潜在风险,少数学者认为种植体不能有效的匹配周围组织[1]。现选取70例患者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牙齿缺失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22例。严格按照入院时的数字编号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5例中17-76岁,平均(58.33±7.01)岁;对照组40例中年龄18-75岁,平均(58.42±7.00)岁。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①纳入标准:年龄超16岁;无存在口腔卫生疾病;1颗牙齿缺失且牙龈良好,具有完整的牙槽骨;患者知情,均为自愿加入研究。②排除标准:因外伤造成的牙齿缺失需开展牙髓治疗;合并其他疾病并发症所造成的牙齿缺失,如凝血障碍、糖尿病、心脏病和精神疾病等;正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患者。
1.2方法。术前,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检查,保证能够顺利开展牙科手术,然后开展口腔影像学检查,注意清洁,经局部麻醉后将牙齿残根彻底拔掉,并及时将牙槽内的炎性肉芽组织清理干净,对缺失牙齿进行印模操作。
观察组:即刻种植,全切牙槽嵴并将其暴露出来,采用圆形钻针在种植处进行钻孔,深度大约为2 mm,此时需要将种植体植入,使其能够有效的嫁接自体骨颗粒,对种植体进行稳定,将手术创口缝合。
对照组:延迟种植,完成常规牙齿拔除和伤口清理后进行植骨,填充缝隙时使用骨粉,种植体在三个月后植入。
两组患者在术后需要及时开展影像学检查,定期检查与修复,为避免感染需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2]。
1.3观察指标
(1)种植成功率判定:修复12个月内,不存在牙齿松动的情况,植入种植体12个月后经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和周围组织良好且二者不存在明显X线透射区。
(2)按照ISQ值来评定种植体稳定系数,记录不良反应。
(3)采用本院自制临床治疗满意度量表来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60-90分为一般、不足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种植成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7.14%(33/35)、94.28%(33/35),组间无差异(P>0.05)。
2.2种植体稳定系数。两组患者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在术后1、3、6个月均获得显著提高,但是组间无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3不良反应。术后,观察组牙龈红肿与牙周脓肿各有2例、3例,对照组各有3例、3例,无差异,P>0.05。
2.4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20例、15例、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17例、14例、4例),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牙齿是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体生理功能,特点集中表现为辅助发音、咀嚼食物与美观面部等,当下临床修复的重点在于牙齿残缺,在中老年人身上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牙体缺损、牙齿缺失。现如今,口腔修复医学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且取得一定成效,牙齿残根与牙齿缺失作为一种常见疾病。牙齿缺失会失去牙列完整性、降低咀嚼功能、导致牙槽骨萎缩、牙齿脱落,严重情况下还会损伤下颌关节病,对正常生理功能与面部形象造成不小影响,不利于日常工作、生活的开展。
牙齿缺失会失去牙列完整性、降低咀嚼功能、导致牙槽骨萎缩、牙齿脱落,严重情况下还会损伤下颌关节病,对正常生理功能与面部形象造成不小影响,不利于日常工作、生活的开展。临床上,关于在修复牙齿缺失时多采用三种方法,即义齿种植、固定与活动义齿,其中义齿种植术后具有较强的咀嚼功能,凭借一系列优势得到医学界的肯定,如不需要进行取戴河磨削牙齿。
延迟种植是一种常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普及率,但是存在许多问题,如治疗周期长、依从性不高且会造成较大的医源性损伤,通常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需再次进行修复。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在牙齿缺失修复中即刻种植方案获得广泛应用,特别是合并少量骨缺损外伤缺失、无法行牙髓及未伴明显炎症反应拔牙患者等;与延迟种植方案相比,这种方案优质具有一系列优势。
①患牙拔除后,种植体可以立即植入,正常咀嚼功能可以快速有效的恢复;②二次手术可以得到有效避免,有助于修复周期的缩短;③人工牙根与植骨材料植入可即刻完成,这对于防止牙槽骨吸收和骨损失减少十分有利;④拔牙创面新鲜,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植入效果;⑤根据原有牙根,便于准确确认种植体,且种植体与相邻牙齿之间的协调程度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便于获得足够多的组织支撑,牙槽骨宽度与高度可以保持在正常生理水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即刻种植存在不少缺陷,如会增加术后炎症的发生风险、不能有效的闭合创面、不利于维持早期种植体植入的稳定性等[3]。
基于此,在选择具体种植方案时,医生需呀充分衡量各项治疗指征,尽可能的选择不存在牙槽骨骨折、骨缺失量较少且周围不存在炎症的患者;术前,需要将感染的组织清除干净,开始种植时必须进行反复的漱口操作;种植时,动作尽量轻柔,拔牙时防止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医源性牙槽骨缺失或骨折的情况;针对术后高危因素感染患者,必须采用抗生素进行有效的预防[4-6]。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种植成功率、种植体稳定系数与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P>0.05),但是前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
综上所述,即刻与延迟种植均能够有效的修复牙齿缺失,但是即刻种植更具优势,满意度高,在拔出患牙后可以立即植入种植体,有助于治疗周期与康复进程的缩短,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龙,黄震.即刻种植与延迟种植用于牙齿缺失修复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03):388-389.
[2]张宏伟,李春茹.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临床价值对比[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01):115-116.
[3]Sato Y,Aida J,Kondo K,et al.Tooth loss and decline in functional capacit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the Japan gerontologicalevaluation study[J].J Am Geriatr Soc,2016,29(5):461-466.
[4]潘勇.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4):3267-3268.
[5]孙慧岩.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10):53+55.
[6]何贵州.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对牙齿缺失进行修复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6):89-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