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观察及心电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3 08:55: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观察及心电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R-R间期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长R-R间期1.5~2.0 s,对比组长R-R间期2.0以上。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房室传导情况以及心电序列Lyapunov指数和R-R间期Lyapunov指数。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研究组患者心电序列Lyapunov指数和R-R间期Lyapunov指数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正常房室传导比例高于对比组患者。结论长R-R间期在患者睡眠时,其占比例越高,以此可以判断其是否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心电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陈永辉.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观察及心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41-42.

0引言

长R-R间期是临床常见的心电状态,其通常合并心房颤动等心内科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常出现将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误诊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以此使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大幅度下降,不利于患者后期治疗[1-3]。因此本文通过对58例接受心电图长R-R间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以临床观察及心电分析的方式为提高长R-R间期相关诊断准确性,提出可行性方案,具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R-R间期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9例,对比组患者29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5~90岁,平均(67.5±3.3)岁,平均体重(54.9±7.1)kg,男性12例,女性17例。对比组患者年龄45~90岁,平均(69.5±2.9)岁,平均体重(55.1±6.9)kg,男性12例,女性17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动态心电图检查标准,SNRT>1600 ms、CSRT>550 ms为阳性,代表患者窦房结功能不良,以患者心电图监测R-R间期≥1.5 s为长R-R间期。(2)两组患者均知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以及详细过程。(3)均由两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其他肝肾等内器官疾病者。(2)有严重认知障碍者。(3)有其他遗传疾病者。(4)不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均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具体使用我院医疗专用动态心电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检查结果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记录分析统计,具体统计患者窦性、室性、AF、心动过缓、长R-R间期次数和时间等,时间早、晚各行一次检测。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序列Lyapunov指数和R-R间期Lyapunov指数,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正常房室传导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电序列Lyapunov指数和R-R间期Lyapunov指数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统计对比两组患者Lyapunov相关指数。其中研究组患者心电序列Lyapunov指数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R-R间期Lyapunov指数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


2.2两组患者房室传导情况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房室传导情况。其中研究组患者复律后正常房室传导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


3讨论

动态心电图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记录检测人体心脏心电变化的监测方式,其通过对患者持续记录各状态下的心电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动态心电图检测主要是利用动态心电仪对患者检测,目前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4-5]。与传统的心电图相比,其优势在于可持续24 h内对患者进行>10万次的心电信号记录,通过数据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患者心电信息,以此提高非持续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等症状的检出率。此外,动态心电图检测在临床中还可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应用范围极广[6-7]。

临床医学对心房颤动的分类具体包括新发性、阵发性、持续性、缓慢性以及永久性等,而其中缓慢性心房颤动合并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在临床医学中常被误诊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以此降低临床诊断准确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8]。本文研究得知房颤合并长R-R间期的发生,多数情况是由于睡眠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因此患者在夜晚或睡眠的时候,房颤合并长R-R间期>2.0 s的心电现象发生率会大幅度增高。在临床应用中结合长R-R间期时间与睡眠相关性,能有效的增加对患者病理性质的判断,在区别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和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9]。而大量统计得知,长R-R间期是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在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时,其出现长R-R间期虽因素众多,但对于部分由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引起长R-R间期者,需警惕窦房结综合征病发。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长R-R间期1.5~2.0 s的患者其心电序列Lyapunov指数和R-R间期Lyapunov指数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正常房室传导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示,动态心电图在对房室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患者进行检测诊断时,能明显检测出其Lyapunov指数的波动以及心室传导情况。其通常长R-R间期时限越长,患者患窦房结综合征的概率越高。

综上所述,对房室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的诊断应该结合更多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患有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发生时间以及频度等一系列指标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对其房室传导阻滞的性质以及患者是否患有窦房结综合征进行诊断,以此确保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效果也可依据长R-R间期时限确认。

参考文献

[1]薛社亮,周燕娟,翁伟进,等.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老年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新医学,2017,48(8):541-544.
[2]江玉华.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17-118.
[3]钱勇,张秀兰,王东,等.320排容积CT5%和10%R-R间期间隔重组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9):1243-1247.
[4]赵艳霞.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2.
[5]王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6):49.
[6]丁霞.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的常见原因分析60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6):124.
[7]张丹,李耀烨.成人肺结核患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临床分析23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7):109-110.
[8]郭睿青,赵元玲.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100例临床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4):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