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0 14:24: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浅表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浅表血管瘤有例为20例为头颈部,16例为四肢、14例为躯干。浅表血管瘤分型包括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50例,其中病理诊断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分别为10例、25例、9例、6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各类浅表血管瘤依次为9例、26例、9例、6例,误诊率为4.00%(2/5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准确率高,并能进一步血管瘤分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血管瘤;诊断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李白,周鹏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分析及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60,262.

0引言

血管瘤是血管发育不良或血管增生错构导致的组织发育异常性疾病,来源于中胚层[1]。该病好发于女性,多为先天性或婴幼儿时期发病,大体分为浅表性和内脏性两类,临床主要表现为界限分明的鲜红色结节[2]。浅表血管瘤多见于头颈部,其次常见于躯干、四肢。浅表血管瘤通常可以随着年龄增长自行消退,然而部分可以伴随患者至成年,容易混淆临床上和其他皮肤组织疾病的鉴别诊断,延误患者诊治[3]。超声检查具有快速、高效的诊断效果,常用于皮肤软组织疾病的诊断。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浅表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价值,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详细情况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浅表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范围4个月~22岁,平均(12.1±4.9)岁。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为临床浅表血管瘤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浅表软组织局部肿块,可伴有疼痛,病历资料齐全,年龄18~80岁;(2)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并同意积极配合相关检查研究工作。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心肌梗死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2)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躁狂等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检查工作的患者;(4)合并肺癌、骨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可能影响研究试验结果的肿瘤性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采用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负责进行,检查时充分暴露病变表面皮肤,着重对病灶进行多角度、多切面扫查,观察并病灶位置、大小、性状、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血流的速度、分布及阻力指数等情况。同时进行超声下加压试验判断血流的流动随着压力的变化情况。

1.4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

2结果

2.1浅表血管瘤的分布和大小


50例浅表血管瘤有例为20例为头颈部,16例为四肢、14例为躯干。

2.2浅表血管瘤分型诊断结果

浅表血管瘤分以下类型:(1)毛细血管瘤。多表现为错构瘤,体积较小,强回声居多,边界清晰,形态规整,加压试验阴性,弱血流信号;(2)海绵状血管瘤。又分局限、弥漫两种,局限多浅表规则,弥漫多不规则,加压试验阳性,瘤体内无血流信号;(3)静脉型血管瘤。多为静脉畸形,软组织肿块内管状暗区粗细不等,具有明显条状血流信号;(4)蔓状血管瘤。增粗弯曲的静脉在超声下多呈边界不清的网状回声,加压试验阳性。

2.3诊断准确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50例,其中病理诊断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分别为10例、25例、9例、6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各类浅表血管瘤依次为9例、26例、9例、6例,误诊率为4.00%(2/50)。

3讨论

血管瘤为临床常见良性肿瘤疾病,病因尚未明了。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类等将其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类型[4]。临床上针对血管瘤具体分型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疾病治疗效果意义重大。浅表血管瘤可以随着机体长大而范围扩大,并随着发育停止而出现终止,瘤体形态差异较大[5]。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从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浅表血管瘤可以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和混合回声三种类型。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浅表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价值。结果显示,50例浅表血管瘤有例为20例为头颈部,16例为四肢、14例为躯干。浅表血管瘤分型包括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50例,其中病理诊断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分别为10例、25例、9例、6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各类浅表血管瘤依次为9例、26例、9例、6例,误诊率为4.00%(2/50),表明超声对于浅表血管瘤成像清晰,可以区分肿块囊实性,观察肿块血流情况并进行加压试验等探究,诊断准确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超声有利于对软组织肿块进行成像,显示肿块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显示浅表血管瘤血流情况,测定相关血流参数作为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可清楚显示血管瘤内动、静脉血流分布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例如,外科手术适用于脂肪成份较多的毛细血管瘤,冷冻治疗或硬化治疗适用于静脉为主的血管瘤。再如一些瘤体范围边界不清的浅表血管瘤往往组织结果不清,因难以切除干净导致术后复发风险,通过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利于清楚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和浸润范围,使得手术方案更合理。
\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的准确率高,并能进一步血管瘤分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红雨,彭格红,史策,等.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普萘洛尔治疗儿童浅表血管瘤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03):243-245.
[2]郭静,师瑞艳,杨瑞,丁黎,等.咪喹莫特乳膏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04):452-454.
[3]胡彩霞,易娟,张国强,等.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浅表性血管瘤疗效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10):606-607.
[4]张素花.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周围浅表血管瘤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3):17-18.
[5]熊华花,李泉水,许晓华,等.浅表血管脂肪瘤的超声影像特征及病理成像基础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04):341-3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5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