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09 15:27: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到本院治疗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A组(n=51,奥扎格雷钠)和B组(n=52,奥拉西坦),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增强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拉西坦;奥扎格雷钠;神经功能;急性脑梗死

本文引用格式:陈后文.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260.

0引言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梗死较常见,患者存在认知、运动等障碍,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工作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1]。以往,临床治疗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近年,奥拉西坦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奥拉西坦属于神经营养药物,可提高脑代谢功能,使蛋白质、核酸形成增加。本研究选取病例探讨奥拉西坦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详情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方式,把研究对象划分为A组51例和B组52例。A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41-73岁,平均年龄(57.34±4.21)岁;B组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43-73岁,平均年龄(57.52±4.3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病历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对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控制,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治疗。A组采用奥扎格雷钠(生产厂家:南京海鲸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332)80mg加入0.9%氯化钠5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周为一疗程;B组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生产企业: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60070)4g,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神经功能缺损(HIHSS)评分[2],划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10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NIHSS:该量表内含15个项目,最低分0分,最高分42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录入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NIHSS评分作为计量资料,经(n,%)表示,2检验;临床疗效作为计数资料,通过(x±s)表示,t检验。如果P值小于0.05,提示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1.32±1.78)分、(11.35±1.69)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0.088,P=0.465);治疗后,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7.25±1.13)分、(4.36±0.58)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t=16.375,P=0.000)。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A组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致残率高,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3]。急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为运动、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感觉减退,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经头颅CT、脑血管造影、头颅核磁共振扫描确诊[4]。临床上,通过有效治疗,恢复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因机体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液无法正常供应,出现缺血、缺氧症状,诱发一系列病理、生化反应[5]。临床治疗中,应在短时间内恢复缺血区域血流,使损伤濒死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保障患者日常生存质量。奥扎格雷钠为无色透明液体,能够有效改善术后血管痉挛、脑缺血症状等,但该药物会对患者的血液、肝肾、消化系统等产生影响,使之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造成出血性脑梗塞、脑内出血等,以至于很难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奥拉西坦属于新型神经营养药物,对磷酰胆碱以及磷酰乙醇胺合成有促进作用,不仅能够使脑代谢能力提高,还可刺激特异性中枢神经传导束,为蛋白质、核酸提供良好的形成条件。除此之外,奥拉西坦还可加速脑代谢,保护缺氧大脑,使患者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并且使其神经功能恢复到原有状态,保障生活质量。结果显示,经治疗,B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比A组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15%,明显比A组的80.39%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提示奥拉西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曾有研究[6]选取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奥扎格雷钠和奥拉西坦治疗,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5.4%,显著高于A组的68.8%,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该研究结论与本次实验结果一致,再次论证了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选用奥拉西坦应用到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说明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然而,本次研究中,选取的病例资料有限,疗程相对比较短,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改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又因影响因素过多,能否长期改善认知功能,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范冬梅,刘立杰,刘永胜,等.β-七叶皂苷钠、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9):2983-2985.
[2]何昕,邓建中,范仲鹏.胞磷胆碱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3):474-477.
[3]杜学军,袁吉磊,朱庆军,等.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12):102-103.
[4]石杨磊,杜旭辉.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8,26(8):62-63.
[5]程海冰.依达拉奉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51-53.
[6]宋雅琳.丹红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