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对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09 15:02: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50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疗效更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焦虑;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徐建龙,陈丽丽,关一旭,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20+224.

0引言

抑郁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致残性精神障碍,且容易伴发焦虑症状,引起面部潮红、呼吸不畅、胸闷、坐立不安及心悸等自主神经症状,病情反复多变,呈现慢性化发展,患者自杀率较高[1]。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诊治的50例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HAMD评分不低于17分;②HAMA评分不低于14分;③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在详细了解此次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者;②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严重自杀或自伤倾向者;④肝肾功能异常或心功能不全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2:13例,年龄26-51岁,平均(38.6±10.3)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0±1.5)个月;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3:12例,年龄24-50岁,平均(37.0±10.0)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5±1.8)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与性别以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533)治疗,每日清晨口服30 mg;观察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599)治疗,每日清晨口服10-20 mg。两组疗程均为1.5个月。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2-3]。统计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①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得分超过6分,即表示存在焦虑情况;得分超过7分,即表示存在抑郁情况。②疗效评判标准:患者的HAMD减分率不少于75%,即为治愈;患者的HAMD减分率在50%-74%之间,即为显效;患者的HAMD减分率在25%-49%之间,即为有效;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③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恶心、心悸以及头晕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以卡方χ2检验本次研究的计数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表明本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2。


\
 
2.3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中,发生1例恶心,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1/25);对照组中,发生2例恶心、2例头晕、1例心悸,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5/2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8.524,P=0.002)。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国外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7.1%,我国则为6.87%,且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这一比例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病情往往比单一抑郁症更加严重,尤其当患者的焦虑程度已经超过抑郁程度时,其社会功能将大大降低,不仅对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伤,还会对其家庭乃至社会构成危害[4]。

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帕罗西汀是一类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对突触前膜再摄取5-HT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以此发挥抗抑郁的功效。然而,由于其对5-HT再摄取位点的选择性较低,而增大剂量则可能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造成干扰抑制,对胆碱能受体具有较强的阻断作用,使得其易造成患者认知功能的损伤,导致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多[5]。艾司西酞普兰作为西酞普兰的S异构体代谢产物,对5-HT的选择性更好,对5-HT的再摄取也更加持久稳定,能有效抑制焦虑和抑郁症状,不会对其他受体造成干扰抑制,不存在任何次级结合,疗效显著,且临床不良反应少[6]。本次研究对我院诊治的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分别给予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提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相比于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疗效更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娅,谢成琴,韦怡春.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对高血压病伴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07):805-807.
[2]张晓霞,李国军.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6):800-801.
[3]薛李,田宏,王丽霞.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不同剂量米氮平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03):72-75.
[4]陆晓培,罗生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患者90例疗效对比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01):48-49.
[5]方锋峰,吴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对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3017-3018.
[6]詹连香,张海涛,陈文胜,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8):75-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