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Intertan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09 09:05: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Intertan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集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0例研究组(Intertan内固定)与20例对照组(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实际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更少,住院时间与下地时间更长(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个月及2个月时Harris评分更高(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小(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达到预期效果,Intertan内固定的优势明显,但恢复时间更长,需根据情况选择。

关键词:Intertan;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本文引用格式:吕明谦,马文海,贾晨昊.Intertan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86,92.

0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群体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年龄化趋势的加剧,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中以人工关节置换术较为常用,但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Intertan内固定治疗开始得到广泛关注[2]。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0例,分为20例研究组与20例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65~80岁,平均(72.31±4.21)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65~80岁,平均(73.02±5.09)岁。研究组骨折AO分型(A2-1型10例,A2-2型5例,A2-3型3例,A3-1型1例,A3-2型1例),对照组骨折AO分型(A2-1型8例,A2-2型4例,A2-3型4例,A3-1型2例,A3-2型2例)。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待全身麻醉后,使患者呈侧卧位后,通过改良的Moore完成入路处理,将股骨位置的粗隆附着肌肉止点进行保留,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如股骨粗隆处存在骨折情况,则应先通过钛丝环完成固定处理,再于小粗隆处截取骨头;如骨折部位累及股骨距,则在手术中应通过克氏针将其进行固定;以常规方法对髓腔进行处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生物型假体,再按照具体手术情况选择是否加用长柄进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需对血压进行实时监测,再对髋关节及稳定性进行确认,通过冲洗的方式对肌肉止点进行重建,待引流管放置后再进行缝合。

研究组:本组患者接受Intertan内固定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待闭合复位后,选取微创切口,以股骨大粗隆位置的顶点处进针,通过导针的置入对正侧位的透视情况进行确认,达到标准后即可进行扩髓处理,将提前准备好的髓内钉的主钉置入,确认透视情况后先置入股骨颈内双钉,再置入远端锁钉,通过对骨折复位情况与内固定情况进行透视观察,达到标准后对切口进行冲洗,待引流管放置后再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内容可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加以对比分析。(2)通过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代表恢复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更少,住院时间与下地时间更长,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2.2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个月及2个月时Harris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

 
3讨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如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则应以手术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3]。但近些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固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手术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许多人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临床上各种手术治疗方法中,以人工关节置换术较为常见。

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有效治疗,通过生物型假体置入,使得整体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再以髓腔内容积填充的方式,使得假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自行下地负重,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促进术后整体恢复情况[4-5]。但要注意术中血压情况,以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

Intertan内固定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手术操作难度不高,主要以不和复位的方式对骨折进行治疗,相较于人工关节置换术而言,该治疗方法的手术耗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更小;同时由于该方法的稳定性较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训练[7-8]。

通过研究可发现,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更少,住院时间与下地时间更长。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个月及2个月时Harris评分更高;术后6个月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Intertan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均可达到预期效果,其中Intertan内固定的优势明显,其手术中的创伤更少,整体安全性更高,但恢复时间更长,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远东,沈锋,陈祥,等.InterTan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4):401-403.
[2]Zhang H,Zhu X,Pei G,et al.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Tan nail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a minimum follow-up of 3 year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Research,2017,12(1):147.
[3]许永峰,高春林,姜虹.InterTan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10):57-59.
[4]刘玉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TRIGEN InterTan系统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7):46-48.
[5]Liu YW,Feng XB,Xie M,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PFNA and InterTan nail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a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J].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17,38(4):432-436.
[6]马彦成,陈爱民,江曦,等.DHS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3):252-254.
[7]王波,吴鹏,王铁军,等.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5):485-488.
[8]张军.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比较[J].中国骨伤,2017,30(7):597-6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3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