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ICU护士死亡焦虑现状的研究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09 08:53: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由于经常面临危重症患者的濒死状态甚至离世,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而且ICU护士自身的死亡焦虑水平会对所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均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对重症患者及家属的死亡焦虑水平国内已有大量研究,但对ICU护士这一特殊群体死亡焦虑水平的研究国内鲜见报道。本文在对死亡焦虑的本质、测量工具予以介绍的基础上,分析目前ICU护士死亡焦虑的研究现状,并在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ICU护士;死亡焦虑;研究现状

本文引用格式:郭春玲,肖琦,刘伟权.ICU护士死亡焦虑现状的研究综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64-65.

0引言

Harmon—Jones等[1]认为,死亡焦虑是指面对死亡和濒死状态而产生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焦虑和恐惧。有相关研究表明,工作过程中经常接触死亡的群体死亡焦虑水平要明显高于普通人[2-4]。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这一群体较普通科室护士会有更多几率接触死亡,经常面对患者痛苦的治疗过程、濒死状态甚至离世,会对ICU护士的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水平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对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质量,以及ICU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在ICU护士死亡焦虑研究领域的一些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ICU护士死亡焦虑能有更深入的研究,以降低ICU护士的死亡焦虑水平,提高ICU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从而对护理的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1死亡焦虑的本质

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将死亡焦虑定义为个体因意识到死亡的存在或面对濒死状态而感到不安、忧虑和害怕的状态[5],白福宝[6]的研究:死亡焦虑具有内隐性、普遍性、不可消解性以及两面性,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情绪,还会以某些身体症状为表现;每个人都存在死亡焦虑,但是有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或不会承认自身存在死亡焦虑;所以人们必须直面死亡焦虑的存在,以减少死亡焦虑带来的焦虑不安和恐慌,并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ICU护士在长期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濒死状态时,可能会将自身内隐的死亡焦虑状态凸显激发出来,死亡焦虑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会对ICU护士的身心甚至是危重症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应该直面死亡焦虑,通过合适的方式发挥其正面作用。

\

 
2死亡焦虑的测量

有研究指出填写问卷是目前国内外进行死亡焦虑研究的主要方式,同时他们还指出英语国家是发展心理学专业工具的主要国家[7]。近年来死亡焦虑相关研究在国内逐步发展,我国研究者已经开始修订、编制并应用了适应中国人民心理及文化的死亡焦虑量表。

国内外关于死亡焦虑研究有多种量表,而1970年由Templer编制的Templer死亡焦虑量表(Templer Death Anxiety Scale,T-DAS)[8]己经成为了运用最为广泛的心理测量工具;并且经过翻译修订,该量表已在多个国家使用,Wu,Tang和Kwok将其用于研究中国香港地区的老年人死亡焦虑[9];Templer量表是一个单维量表,其中9个项目为正向计分,6个项目为负向计分;杨红、韩丽沙等[5]对此量表(T-DAS)进行跨文化调适后形成中文版量表(CT-DAS),包括情感、压力与痛苦、时间意识、认知4个维度,其中,情感维度包括6个条目,压力与痛苦维度包括4个条目,时间意识维度包括2个条目,认知维度有3个条目;通过对50名临终关怀医务工作者及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7-10d后重新对其中的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量表重测信度为0.831,Cronbach’sα系数为0.71,尚缺乏量表敏感性方面的评价。刘娇在参考国内外问卷之后,以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编制了调查大学生死亡焦虑的问卷,包括自控丧失焦虑、不确定焦虑、自我实现焦虑、情感冲动焦虑、人际负担焦虑五个维度[10];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死亡焦虑的工具。蔡頠编制的大学生死亡焦虑量表,包含了烦躁不安、死亡闪现、死亡恐惧、死亡回避四个维度[11];吴捷和徐晟编制的老年人死亡恐惧量表,包括身体疾病恐惧、虚无未知恐惧、影响他人恐惧和人际关系恐惧4个维度[12]。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针对ICU护士死亡焦虑的量表应用研究,较多的是针对大学生死亡焦虑以及老年人死亡焦虑的量表应用研究。

3ICU护士死亡焦虑的现状

3.1ICU护士死亡焦虑研究现状


薛娜娜等[13]采用中文版五级死亡焦虑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empler’s Death Anxiety Scale,CT-DAS)对河北省三级医院的450名ICU护士进行标准化调查,得出结果:ICU护士死亡焦虑水平普遍较高,386人(94.38%)表现出较高死亡焦虑水平;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年龄:>25岁ICU护士的评分明显高于≤25岁护士,性别:ICU女护士评分明显高于男护士,学历:初始学历为中专、大专的评分高于本科,职称:护士评分低于主管护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U护士最高学历、婚姻状况、用工形式、是否为科室带组组长、是否为科室带教老师、工作年限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死亡焦虑的“保护因素”有:年龄≤25岁、曾经系统参与学校或医院等其他组织举办的临终关怀相关学习和培训、有曾经参与周围亲人的临终处置经历。

胡成文等[14]采用杨红[5]经跨文化调适引入的中文版T-DAS(CT-DAS),通过对安徽省某三级肿瘤医院的387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焦虑总分为(7.11±2.75)分(范围0~15分),其中情感维度(2.22±1.37)分、压力与痛苦维度(2.41±0.81)分、时间意识维度(0.69±0.95)分、认知维度(1.14±1.00)分,中位数及四分位数7.0(5.0,9.0)分;其中无宗教信仰的护士得分低于有宗教信仰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得分低于本科以下学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护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接受过死亡教育的护士以及参与过患者或亲友临终处置的护士死亡焦虑得分低于未参与过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国内尚缺乏更多关于ICU护士死亡焦虑的相关研究,有待以后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2ICU护士死亡焦虑相关影响因素

3.2.1年龄


薛娜娜[13]的研究显示年龄≤25岁护士死亡焦虑评分明显低于>25岁护士;而另外一些研究发现死亡焦虑与年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焦虑水平会降低[15];但是Kalish和Thorson等人的研究发现老年期及青少年期的死亡焦虑水平相对较低,中年期的死亡焦虑水平最高,即死亡焦虑水平与年龄之间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16]。所以,综合国内外关于死亡焦虑水平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ICU护士死亡焦虑水平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2性别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女性的死亡焦虑水平比男性更高,即死亡焦虑存在性别差异[17-18]。Schumaker等人认为女性的死亡焦虑水平比男性更高原因是[19]:当前社会对男性成功的定义即为追求成功和取得成就,使人们产生一种“不朽”的错觉,而女性则非如此;人们靠这种错觉来处理和减轻死亡焦虑;而女性则比男性更容易承认负面情绪,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死亡焦虑,且水平更高。国内薛娜娜[13]的研究同样指出:ICU男护士的死亡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女护士。

3.2.3学历及职称

国内薛娜娜[13]的研究指出:护士初始学历为本科的焦虑评分低于中专、大专,主管护师死亡焦虑评分高于护士;胡成文的研究同样指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得分低于本科以下学历的;所以目前针对文化程度对死亡焦虑的影响[14]一致认为:文化水平越高,越能坦然接受死亡事件,而文化程度越低,越会情绪极端地对待死亡。职称与死亡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更多研究。

3.2.4接受过死亡相关事件及死亡教育

Payne等[20]认为参与过周围亲人的死亡事件能有效降低护士的死亡焦虑水平,ICU护士如有真正参与过周围亲人的临终事件,即处于护士和死亡家属双重身份时,对于死亡的认知及感悟才会更清晰深刻;胡成文[14]的研究中也得出:护士如曾经参与过周围亲人的临终事件,其死亡焦虑水平明显低于未参与过的,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目前国内已有很多护理院校相继开展了死亡教育,可帮助护士在护生阶段就清晰认识死亡的本质,从而能够在医院工作中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病人的死亡甚至是自己以及亲人的死亡,从而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建立更为健全的心理。系统性开展死亡教育课程,能使ICU护士对死亡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能够直面死亡、接受死亡,认同死亡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21-22]。

3.2.5宗教信仰

国外研究显示,死亡恐惧多与缺乏信仰有关[23],虔诚宗教徒因信仰的关系,对未知的恐惧会较低[24],宗教信仰可让人产生归属感及安全感,并减少因死亡带来的潜在的恐惧意识,降低对死亡的焦虑,但也有研究显示宗教信仰与死亡焦虑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25]。胡成文[14]的研究指出有宗教信仰的护士死亡焦虑水平高于无宗教信仰的,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相反,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

3.2.6健康状况

王雅琴等[26]采用中文版五级死亡焦虑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empler—Daeth Anxiety Scale,CT—DAS)对在校大学生(21.74±5.75)岁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星)进行1058份有效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与死亡焦虑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即健康状况越差,死亡焦虑水平越高;其中心理健康可预测死亡焦虑水平9.1%,心理健康与死亡焦虑的相关最显著,但尚缺乏ICU护士身心健康状况与死亡焦虑相关性之间的研究。

4小结

4.1关于死亡焦虑的量表,目前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大多是应用杨红等在Templer死亡焦虑量表(T-DAS)基础上进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量表(CT-DAS)问卷调查,而且尚在起步阶段,其信效度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4.2关于ICU护士死亡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赵树雕等指出国外现有死亡焦虑研究的被试者多为学生(28.125%)、军人(3.125%)、患者(10.938%)、医护人员(9.375%)、老人(17.188%)等[27]。而国内死亡焦虑研究的被试者中恶性肿瘤患者(9.3%)、学生(9.4%)、老年人(8.2%)、护士(3.3%)等,死亡焦虑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人口学变量、心理及社会支持、生命意义等,个别影响因素与国外研究结果相反,而其他一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人格、个人身心健康状况、控制感、应对方式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4.3ICU护士死亡焦虑水平,不仅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更会在工作中直接影响到所护理的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所以开展ICU护士死亡教育意义重大。目前国内死亡教育多在学校针对学生展开,医院内多针对肿瘤科护士展开,尚无针对ICU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研究,是ICU护士死亡焦虑领域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参考文献

[1]Harmon Jones E,Simon I,Greenberg J,et al.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and self—esteem:Evidence that increased self—esteem reduces morality salience effects[J].J Per Soc psychol,1997,72:24-36.
[2]Nia HS,Lehto RH,Ebadi A,et al.Death Anxiety among Nurses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A Review Article[J].Int J Community Based Nurs Midwifery,2016,4(1):2-10.
[3]王俊晖,陈禹,姚之涵,等.高死亡唤醒职业人群的死亡态度调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3):88-92.
[4]陈蓄,梁燕仪.临床护理人员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6):985-989.
[5]杨红,韩丽沙.死亡焦虑及其量表的研究与发展[J].医学与哲学,2012,33(1A):44-46.
[6]白福宝.论死亡焦虑的本质[J].医学与哲学,2015,36(19):40-42,49.
[7]Neimeyer RA,Mose RP,Wittkowski J.Assessing attitudes toward dying and death[J].Joumal of Death and Dying,2003,47:45-46.
[8]Templer D I.The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death anxiety scale[J].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1970,82(2).
[9]Wu A M,Tang C S,Kwok T C.Death anxiety among Chinese elderly people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2002,14(1).
[10]刘娇.大学生死亡焦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11]蔡頠.死亡焦虑、死亡态度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12]徐晟,吴捷.老年人死亡恐惧量表编制[J].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
[13]薛娜娜,刘玉芳,肖荷妹,等.河北省三级医院ICU护士死亡焦虑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9):1017-1020,1025.
[14]胡成文,陶艳,丁娜,等.肿瘤医院护士死亡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1007-1010.
[15]Wu A M,Tang C S,Kwok T C.Death anxiety among Chinese elderly people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2002,14(1).
[16]Thorson J A,Powell F C.Elements of death anxiety and meanings of death[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8,44(5).
[17]Azaiza F,Ron P Shoham M,Gigini I.Death and dying anxiety among elderly Arab Muslims in Israel[J].Death Studies,2010,34(4).
[18]Depaola S J,Griffin M,Young J R,Neimeyer R A.Death anxiety and attitudes towardthe elderly among older adults:The Role of gender and ethnicity[J].Death Studies,2003,27(4).
[19]Schumaker J F,Barraclough RA,Vagg L M.Death anxiety in Malaysian and Australian university students[J].The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88,128(1).
[20 Payne SA,Kalus C.A comparative study of death anxiety in hospice and emergency nurs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8,28(4):700-706.
[21]陈鹏,王敏,刘宇,等.北京市157名护士的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20(16):29-32.
[22]谈学灵,曾涛.中年住院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B):6-9.
[23]Victor GC.Fear of death in old adults predictions from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J].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2002,57B(4):358.
[24]Lucinda LR,Ruta B,David LK.Death anxiety and religiosity among Lithuanian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 professionals[J].Death Studies,2002,26(9):731.
[25]Krause N,Hayward RD.Religious involvement and death anxiety[J].Omega(Westport),2014,69(1):59-78.
[26]王雅琴,李丹.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死亡焦虑的预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1):1741-1744.
[27]赵树雕,陈燕.国外死亡焦虑研究概况[J].医学与哲学,2008,29(7):48-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3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