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30 14:56: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行直肠癌造瘘术的患者108例,由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自护能力及癌因性疲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以及ESCA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无疲乏、轻度疲乏、中度疲乏、重度疲乏分别4例、30例、15例、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0例、8例、32例、14例(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减轻癌因性疲乏,积极促进术后康复。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直肠癌造瘘;自护能力;癌因性疲乏

本文引用格式:许畅,丁亚艳,朱珠.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361,364.

0引言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而直肠癌造瘘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直肠癌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手术虽然能改善病情,但也会改变患者排便方式或途径,留下永久性肠造口,进而严重增加患者身心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最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1]。且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约有70%患者由于缺乏自我护理能力,导致术后二次损伤,引发旁疝、造口回缩等并发症[2]。因此需要为直肠癌造瘘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不断强化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时防治癌因性疲乏,有效减轻患者身心痛苦[3]。此研究选取108例直肠癌造瘘患者,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术后自护能力及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行直肠癌造瘘术的患者108例,由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中女患者25例、男患者29例;年龄区间30—80岁,平均(60.06±5.62)岁;实验组中女患者24例、男患者30例;年龄38—78岁,平均(62.07±3.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无对比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术后定期清洁患者瘘口皮肤、更换人工肛袋,密切观察患者肠道恢复、瘘口出血、肠黏膜等情况,指导患者正确排便,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叮嘱患者适量活动,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出现造瘘口肠坏死、造瘘口狭窄等并发症。实验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事先建立综合性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组长)、4—5名护理人员,小组成员根据医生意见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具体内容:(1)直肠癌造瘘知识宣教:护理人员为患者制作视频,视频讲解更换各种造口底盘的方法以及预防造口旁疝的锻炼方法等等,该视频在病区反复播放,并认真仔细地向患者介绍结肠造口与直肠癌相关知识以及结肠造口重要性,同时造口师需要一对一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更换造口袋、使用造口相关产品,告知日常护理方法,鼓励患者进行排便习惯训练,定时用手指扩张刺激人工肛门,以便于形成良好排便习惯,加强患者自护能力,另外叮嘱患者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每天定量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禁止过量食用粗纤维食物,不可食用易胀气、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山芋、豆类、大蒜等;(2)心理疏导:由心理治疗师科学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问题,再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即每周在病区示教室举办造口知识讲座,每半年开展“造口联谊会”1次,并邀请病情痊愈5年以上患者与现住院患者交流,分享经验,强化患者信心,支持患者多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与工作,增强患者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且需要指导患者学习掌握松弛疗法,其中包括冥想放松疗法、四肢放松疗法与头部放松疗法;(3)癌因性疲乏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癌因性疲乏概念、引发因素、临床症状、危害性等,并指导患者正确防治癌因性疲乏,比如参加简单娱乐活动,即下棋、阅读、听音乐、瑜伽等,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锻炼计划,比如慢走、打太极、瑜伽等,每天锻炼1次,每次锻炼15—20min,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强度适中,注意锻炼时患者最大心率介于60%-80%,且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身真实感受,方便医护人员科学评估、及时调整干预计划。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护能力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4]评估,其中包括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等4个方面,共43个条目,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护能力越强。两组患者护理后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编制的简短疲乏评估表(BFI)[5]评价,其中包括:①过去24h疲乏对生活乐趣、他人关系、工作、行动、情绪等影响;②过去24h疲乏程度;③现在疲乏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可划分为无疲乏(0分)、轻度疲乏(1—3分)、中度疲乏(4—6分)、重度疲乏(7—10分),评分越高,疲乏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处理、统计研究数据,表示定量资料用(x±s),检验行t值,定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数(%),行2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护能力对比


如下表1得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以及ESCA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癌因性疲乏对比

见下表2得知,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无疲乏4例、轻度疲乏30例、中度疲乏15例、重度疲乏5例,对照组患者无疲乏0例、轻度疲乏8例、中度疲乏32例、重度疲乏14例,组间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
 
 讨论

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以及ESCA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这是因为该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直肠癌造瘘知识宣教、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加深患者对直肠癌造瘘知识的了解,指导患者准确掌握直肠癌术后自护技巧,促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不断强化。

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无疲乏4例、轻度疲乏30例、中度疲乏15例、重度疲乏5例,对照组患者无疲乏0例、轻度疲乏8例、中度疲乏32例、重度疲乏14例,组间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见,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这是因为该护理服务可通过心理疏导、癌因性疲乏知识宣教等干预,帮助患者合理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促使患者不断深入了解癌因性疲乏知识、癌因性疲乏对临床疗效不良影响,有助于改善癌因性疲乏。

总而言之,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时改善癌因性疲乏,能减轻造口对患者身心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晓丹.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并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288-289.
[2]黄彩英,陈丽明,郭锦锻,等.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7,36(30):161-164.
[3]赫丽杰,王海宽,张赫,等.结直肠癌患者造瘘口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9):146-147.
[4]牛薇丽.直肠癌Miles根治术结肠造口的系统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05):183-184.
[5]王天凤.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232-233.
[6]冯西平,刘小侠,王惠华.造瘘口扩张训练配合共情干预对直肠癌术后造瘘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人工肛门并发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0):95-97.
[7]崔静.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2):129-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3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