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60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SA)及临床疗效,观察组疼痛评分(VS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20.0%、60.0%、13.3%;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3.3%、30.0%、40.0%,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有效。
键词:滋阴活血汤;热敏灸;带状疱疹后遗症;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刘良,易军,严张仁,等.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210-212.
0引言
带状疱疹患者中约9%~34%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被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易被误诊或者治疗不当,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由于PHN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给临床医生对PHN的治疗带来困难,临床上治疗方法不一,疗效欠佳。现本文观察了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一科住院部及门诊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7.2±3.6)岁,病史1~23个月,平均病史6±2.45个月;对照组患者3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6.3±2.5)岁,病史1~24个月,平均病(7±1.2)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制定。(1)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临床治愈后出现疼痛持续1个月2年;(2)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3)阵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4)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其他不适感,如:发痒、紧束感、蚁行感等;(5)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6)符合阴虚血瘀证候:舌质淡红或暗红,苔白,脉弦或涩。
1.3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具有认知障碍或依从性较差;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方法
1.4.1观察组
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自拟方:当归15g、白芍15g、玄胡15g、鸡血藤10g、丹参10g、五灵脂10g、地龙10g、天门冬10g、麦门冬10g、桃仁6g、甘草10g。加减:发于头颈部者加川芎10g;发于躯干者加蒲黄10g、瓜蒌皮10g;发于上肢者加桑枝10g;发于下肢者加川牛膝10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分2次温服,连续治疗2周。热敏灸治疗:先探查热敏腧穴,以夹脊穴、压痛点或痛点等部位为选穴区域,将点燃的艾条(江西省中医院生产,规格:22mm×160mm)在高于皮肤3cm处施以温和灸,当患者感觉扩热、透热、传热或非热觉中的一种或多种感觉时,该部位即为热敏腧穴。按照以上热敏腧穴探查方法,将所有热敏腧穴探查出来后,选择热敏强度最强的两处腧穴施行温和悬灸,每次以热敏灸感消失为治疗量,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
1.4.2对照组
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治疗,普瑞巴林75mg口服,每天2次;甲钴胺0.5mg口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两周。
1.5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总分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临床疗效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3]进行疗效判定。治愈:疼痛感以及其他伴发症状完全消失,VAS评分减少>70%;显效:疼痛以及其他伴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VAS评分减少50%~70%;有效: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但仍然伴随较为明显痛感,VAS评分减少30%~50%;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VAS评分减少30%以下。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A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天、治疗第7天和治疗第14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症(PHN)的发生机制[4]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神经可塑性是该病产生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炎性反应等方面,但对诸多问题的解释和对该病的治疗常遭遇困境。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方法上,临床上多为经验性用药,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本病多以镇痛、营养神经、提高免疫等对症治疗为主,但多由于病毒感染使神经受损,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且容易复发。目前临床还没有一种疗效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方面,中医药具有一定的疗效及优势。
中医认为[5]带状疱疹后遗症病程较长,耗伤阴血;邪入血络,络脉不通,致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故自拟滋阴活血汤,滋阴活血,通络止痛,方中以当归、白芍为君药,其意即此,玄胡、鸡血藤、天门冬、麦门冬共为臣药,其中天门冬、麦门冬善养阴生津安神,玄胡、鸡血藤,善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并佐以丹参、五灵脂、桃仁、地龙加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有助于经络通畅,气血运化如常;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养阴生津、行气止痛之功。此外研究发现[6],热敏腧穴对外界刺激能够表现出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促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热敏化腧穴在艾条发热的刺激下激发灸性传感,产生传热、透热、扩热等临床现象。热敏灸治疗PHN的主要机制,通过激发经络传感,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达到活血止痛,疏通经络,故热敏灸可提高对PHN的治疗疗效。
本次临床疗效观察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P<0.05)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下降明显,且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提示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PHN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丽莹,洪文成,林平,等.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7,39(7),1425-1429.
[2]边天羽,俞锡纯.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8-211.[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4]于生元,万有,万琪,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03):161-167.
[5]姜群群,蔡春霞,刘卫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2):135-140.
[6]曾玲,付勇,黄河,等.热敏灸配合皮肤针扣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J].江西中医药,2013,44(4):5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