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接诊治疗过100例妇科肿瘤患者,根据将其分为卵巢癌组(50例)和良性卵巢肿瘤组(50例),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CA199的水平。结果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对患者病情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妇科肿瘤
本文引用格式:宋明霞.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92+194.
0引言
妇科肿瘤中的宫颈癌、输卵管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等病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妇科肿瘤疾病的发病几率明显上升。目前,手术治疗是妇科肿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手术治疗对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不佳[1]。因此,妇科肿瘤患者的早期筛查和病情诊断准确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诊治疗过100例妇科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卵巢癌组(50例)和良性卵巢肿瘤组(50例),再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卵巢癌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2-50岁,平均(37.5±1.4)岁;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5-53岁,平均(37.8±1.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23-52岁,平均(37.2±1.6)岁。三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三组患者均抽取3 mL空腹血,空腹血中不可加抗凝剂,待血液凝结后将其血清分离并将其进行检测。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患者检测阳性临界值标准如下:CEA>10 ng/mL、CA125>35 U/mL、CA153>38 U/mL、CA199>37U/mL则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经软件SPSS 20.0分析处理后,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三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情况对比。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各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单项检测妇科肿瘤的阳性率。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及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值,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讨论
妇科肿瘤中的宫颈癌、输卵管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等病症主要与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精神因、月经、血型、肥胖、感染等因素有关。妇科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3]。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妇科肿瘤患者CEA、CA125、CA153及CA199检测对患者早期病情筛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情况,我院将100例妇科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分组检测,根据三组患者分组检测结果可知,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卵巢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及CA199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5]。
综上所述,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对患者病情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在妇科肿瘤患者病情的筛查及诊断中被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蔚,肖平,吴祖常.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院,2018,18(9):1385-1387.
[2]郭婧,赵会海,苗蕊,等.彩超联合不同种类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18,40(8):1144-1147.
[3]刘彬彬.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129-130.
[4]张剑英,单绿虎,张毅敏,等.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1):1632.
[5]杨秀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癌及前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3):48-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