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4:37: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90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5%,远高于对照组(8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中医腹针疗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腹针疗法;中风后遗症;康复训练;护理;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国燕.中医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28-329.

0引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中风是“21世纪即将来临的流行病”[1]。中风[2]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由此引发的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导致残疾和死亡的常见疾患之一。中风后遗症[3]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感觉意识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言语功能障碍,例如感觉丧失、肢体无力、偏盲,注意力不集中和协调性降低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有效治疗策略和护理方法尤为重要。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针对1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中医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及有效护理,临床疗效得到有效提高,现将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但无意识障碍,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0例,其中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身高(1.65±0.06)m,平均体重(57.65±5.39)kg,平均年龄(45.54±11.76)岁,观察组男49例,女31例,平均身高(1.69±0.07)m,平均体重(61.36±4.87)kg,平均年龄(47.69±9.34)岁。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中医腹针治疗


所有患者给予中医腹针治疗[4、5],腹针取穴为引气归元穴(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关元穴)、腹四关穴(双侧滑肉门穴、双侧外陵穴)、相应穴(商曲穴、上风湿点穴、上风湿外点穴,患者处于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1.5~2.5寸针灸针,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具体了解,给予有效的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机体功能,做好护理记录。(1)心理护理[6]: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产生一系列特有的心理活动,或者对各项治疗检查产生厌恶、烦躁等不良心理,医院环境的陌生以及新的人际关系的产生等等使得患者对治疗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消除或缓解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或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转归和康复;(2)饮食护理[7]:饮食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的进食质量直接关系着康复的速度。合理调配饮食,才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更快的恢复。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患者,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各营养素的需求制定营养均衡、搭配合理的食谱。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及维生素为宜,多食水果蔬菜等清淡性的食物,严禁进食辣椒等刺激类食物,禁烟禁酒,少食多餐;(3)运动护理[8]:中风患者长时间卧床,机体功能减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护理,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为患者安排适宜的运动量,运动时应提高运动安全,避免患者发生意外,帮助病人逐步完成坐位、站位和行走训练;(4)体位护理[9、10]:偏瘫为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医护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的常规体位、仰卧位、侧卧位,协助患者更换舒适体位,避免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畸形和萎缩;(5)皮肤护理:加强皮肤管理,指导患者及时进行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干燥,做好个人卫生工作;(6)语言功能康复训练[11]:中风患者语言表达出现障碍,发音不清,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患者开口,引发患者交流的兴趣。在交谈过程中,调整语速,语言轻柔温和,耐心等待患者的回应。

1.2.3康复训练指导

语言功能训练:引导患者发音[12],鼓励患者复述一些较为简单的语句,指导患者对简单的事物进行描述,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肢体功能训练:处于软瘫期的患者,以被动运动为主要的训练项目,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帮助患者逐步完成由卧位-坐位-站位-行走-台阶的训练[13],辅助患者完成上肢及指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生活能力训练: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书写等,锻炼患者的协调能力和精细操作的能力[14]。

1.2.4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风病症诊断标准,对其疗效分级。痊愈:患者运动、语言功能恢复,能独立行走,语言清晰,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可观察到轻微的功能减弱,如口的闭合轻度不对称、存在轻微的联带运动、握物无力等,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有效: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仍可观察到机体功能明显减弱,口明显不对称,眼用力可闭合,运动和语言功能得到改善但尚不能站立和行走,语言发音尚不清晰。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无改善,运动和语言功能并无恢复,生活不能自理。

1.2.5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软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对16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患者的各项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对照组80例患者经中医腹针配合常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6.25%,其中基本痊愈14例,占17.5%,显效21例,占26.25%,有效34例,占42.5%;观察组中患者运动、语言功能恢复较为明显,其中基本痊愈55例,占68.75%,显效16例,占20%,有效6例,占7.5%,总有效率为96.2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

 

3讨论

中风是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且致死率较高。近年来,中风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数量也显著增加,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则可导致患者全瘫、偏瘫[15]甚至半身不遂,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其家庭及社会的负重随之增加。诸多研究表明[16],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可通过中医腹针治疗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以此疏经通络,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组织缺氧症状得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促进了患者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够减轻痉挛性偏瘫中风患者的肌张力。因此在该病的治疗中,中医腹针治疗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大量文献报道表明[6、7、8],中医腹针疗法联合使用康复训练和综合护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2、13、14]及护理干预,患者的致残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取得满意的疗效。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有效降低了致残率。本次结果显示,虽然单独采用中医腹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得到了一定康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的干预,其康复的时间明显缩短,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患者需要更加专业的护理,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因此,在对中风后遗症的腹针治疗的同时,针对患者的行动和心理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O'Donnell M J,Xavier D,et al.Risk factors for ischaemic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ic stroke in 22 countries(the INTERSTROKE study):a 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10,376:112-123.
[2]唐艳,高加林,李佳,等.针刺疗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及中药熏蒸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康复的效果评估[J].河北中医,2019,41(07):1067-1071.
[3]Rodgers H.Stroke[J].Handb Clin Neurol,2013,110:427-433.
[4]董建萍,陈立发.头针结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呃逆55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03):280-281.
[5]Ji X Q,Zhang Z L.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nuchal acupuncture and abdominal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J].Zhongguo Zhen Jiu,2009,29(12):961-965.
[6]蔡聪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9):1657-1658.
[7]王荔弘,马玲.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19,37(04):68-69.
[8]王娟.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与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104-110.
[9]杨振.体位护理在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1):206-207.
[10]马丽家.体位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29):6619.
[11]赵爱丽.中医护理干预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211-212.
[12]王权亮,张雯.小续命汤联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体会[J].中医学报,2019,34(07):1565-1568.
[13]陆道群.醒脑开窍联合焦氏头针体针及其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165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2):19-20.
[14]安建军,罗健,梁伟才,等.针刺辅助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41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01):96-97+115.
[15]郭松雷.针灸治疗中风偏瘫5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7):167-168.
[16]张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8):205-2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