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心静脉置管运用在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3:44: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CCU)使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CCU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置管方式分组,对照组36例置管方式为常规置管,研究组36例使用PICC,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4%,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分别为63.9%、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U使用PICC置管方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李莹.中心静脉置管运用在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94+297.

0引言

CCU收治患者状态多较差,且表现为躁动、昏迷,输液时间长,需多次、反复、快速给予高营养液、抗生素及高渗液等药物,因此对于CCU而言,为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效果并对其预后予以改善,需重点关注能否将可通畅输液及长时间保留的静脉通道安全快速构建出来[1]。目前临床主要选择常规深静脉置管及PICC方式,其中后者具备减少穿刺次数以减轻患者痛苦、留置时间长、避免血管被刺激性药物损伤及为患者外周静脉提供保护等优势[2],故而广受临床青睐。为具体探讨在CCU护理中使用PICC的临床价值,现选取患者72例,详述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CCU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置管方式分组,对照组36例置管方式为常规置管,研究组36例使用PICC。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为34-85岁,平均(50.7±7.3)岁;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31-84岁,平均(51.2±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一般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置管方式,患者仰卧,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穿刺点,锁骨下静脉为首选,其次为颈外静脉与股静脉,置管后缝扎固定,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研究组采取PICC方式:①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置管位置选好,而后确认理想位置并置管。在置管期间护士要熟练、规范操作,顺利有效完成各项工作如消毒、穿刺及固定导管等;②医护人员需消毒相关设施如引流管、针头等,还需消毒穿刺部位及其周边皮肤。操作前医护人员需测算,并依据结果将导管选出;③穿刺时要控制好穿刺角度在15-30°范围内,对插管情况予以密切观察,一旦回血即刻操作,快速送鞘及进针,再拔出插管鞘及导丝,将肝素帽套好,封管则应用肝素盐水,并稳固导管;④在穿刺期间医护人员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同时要多沟通于患者,或让患者家属多抚慰,将其注意力转移或分散,避免过于紧张加重疼痛感;同时还要细心讲解注意事项,采取多样化健康宣教方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方式的认知度,进而提高患者配合度;为患者家属示范换药方法及流程,而后让家属演示,护士指出不当之处并再次示范,确保患者家属完全掌握,着重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导管脱离及阻塞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应用软件SPSS 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

 

3讨论

CCU收治的患者均病情严重且复杂,救治期间对药物及营养补液需求量大,因此在实施抢救时医护人员需将静脉通道快速构建出来。常规置管方式穿刺次数多,患者痛感明显,且液体外渗与静脉炎发生率高[3]。PICC相较于常规置管其优势突出表现于操作与维护简易、留置时间长、穿刺次数少、安全性及可靠性高等,因此心脏内科CCU逐渐广泛使用PICC,以确保静脉通道被快速构建出来,提高输液安全性,进而增强抢救效果。本组结果表明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4%,并发症发生率为5.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相近[4]。但在实施PICC期间也要采取针对性护理,以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

在置管前护士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以缓解患者紧张感降低疼痛阈值,同时保持亲和与专业,增强护士信任度与配合度。置管后则要强化穿刺点护理,细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静脉炎[5]、感染、疼痛及红肿等现象,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充分消毒穿刺皮肤,预防感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有效维护导管,防止打折与受压,定时换药,封管使用稀释肝素避免堵管,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开展脉冲式冲管,预防堵塞[6-7]。护士还要开展生活护理,叮嘱患者充分休息,指导采取合理体位并合理穿脱衣物,避免影响导管及穿刺部位,敷料也需定时更换,强调无菌的重要性,避免发生并发症。实现救治效果后医护人员便可拔管,同样先消毒穿刺部位再拔管,需轻柔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8]。

综上所述,在CCU实施PICC能够减少各类药物停留时间,直达心脏,提高救治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此外,PICC可由护士独立完成,因此可减轻医师工作量,使患者享受到更专业的治疗服务,且操作简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亦可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故而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丛兰,刘永煌.一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导管体内断裂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4):2296-2297.
[2]李志莲,余永森,杨莉,等.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7,5(3):182-185.
[3]栗云雁,李三萍,郭庆平.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8):1254-1255.
[4]姚静,王旭.中心静脉置管在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6):49-50.
[5]孙莉,徐秀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一例的护理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9):103-104.
[6]杨敏,姚斌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1例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12(9):909-910.
[7]杨郁文,孙秋华,黄双英,等.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6):449-451.
[8]张换.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在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9):75+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