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3:37: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治疗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观察组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咳痰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及总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咳痰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见效快,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任太亮.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84+187.

0引言

支气管肺炎尤其在低于两岁的儿童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很多的支气管肺炎往往伴发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贫血等,严重影响了小儿群体的身体健康,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化痰、抗感染等治疗,由于病情复杂,很多患儿并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鉴于此,本文笔者以我院的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治疗的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所有患儿均与《儿科学》中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2]相符,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儿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11岁,平均年龄(5.7±1.4)岁,其中有7例为病毒性肺炎,14例患儿为细菌性肺炎,9例患儿为支原体肺炎;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儿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6.1±1.5)岁,其中有8例为病毒性肺炎,15例患儿为细菌性肺炎,7例患儿为支原体肺炎。两组患儿年龄、基础疾病类型等基线特征近似(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给予病毒性肺炎静脉滴注痰热清、病毒唑,其中,痰热清用药剂量为0.5 mL/(kg·d),病毒唑用药剂量为10 mg/(kg·d),每日静滴1次,低于半岁的患儿即使确诊为病毒感染也加用头孢呋辛,每次用药剂量为50 mg/kg,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则选择静滴阿奇霉素,用药剂量为10 mg/(kg·d),对细菌性肺炎则静滴头孢呋辛,每次用药剂量为50 mg/kg,每日2次,持续治疗1周为1疗程,并按照患儿的症状给予解痉平喘、吸氧、退热、化痰等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一致,中药治疗为我院自制中药合剂,处方药物包括:芍药6 g、麻黄5 g、干姜8 g、细辛5 g、炙甘草7 g、半夏5 g、桂枝6 g、石膏5 g,以上药物用水煎服,每日2次,1周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以及评判标准[3]。对比两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咳痰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及总体效果。总体疗效判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患儿的咳嗽、咳痰、发烧等症状消失,对患儿进行X线检查显示肺部病灶消失;好转:患儿的咳嗽、咳痰、发烧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患儿进行X线检查显示肺部病灶没有完全消失;无效:无以上改善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患儿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处理本次研究数据,以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咳痰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对比。观察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咳痰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见表1。

\
 

2.2两组患儿总体效果对比。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

 
3讨论

小儿肺炎主要是由细菌、支原体、病毒感染引发,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很多乡镇医院接待的患儿由于诊断条件受到限制,未能及时查明导致误诊发生,待病情得到明确诊断后以出现耐药菌增多的情况。临床研究表明,低于2岁的儿童群体由于机体器官发育不够完善,体内的菌群容易出现失调,而临床应用的抗生素药物种类在不断增多,这就导致了支气管肺炎的治疗难度在不断增大[4]。

从中医角度上讲,小儿属于稚阴稚阳之体,形体未充,因此容易感染风寒、风热邪气,邪气入侵,首先侵犯肺脏,进而造成肺失宣肃,扰乱机体水液输化,并导致了痰液产生,使患儿气道受阻,患儿便表现出咳、喘、痰等症状,因此病理位置在肺经,邪闭肺络是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因此在实施治疗的时候应从痰入手。本次治疗使用的芍药是临床常用的镇痉、祛瘀、通经药物,麻黄具有良好的利水消肿、宣肺平喘、发汗解表功效,干姜则可以帮助患儿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回阳通脉,细辛对于发散风寒、宜通肺窍、温化寒痰疗效显著,炙甘草的作用主要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半夏具有显著的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的效果,联合以上药物,共奏良好的止咳化痰、温肺通脉功效[5]。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儿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3.4±0.7)d、咳痰消退时间(3.2±0.6)d、咳嗽消退时间(4.2±0.7)d,而对照组患儿的高烧消退时间(4.6±0.9)d、咳痰消退时间(4.5±0.8)d、咳嗽消退时间(5.7±1.1)d,观察组患儿的上述指标明显短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80.00%(P<0.05),均表明本次研究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见效快,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屈乐,胡欲晓,等.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06):846-849.
[2]刘晓娟,钟文明,罗光亮,等.止喘灵口服液联合硫酸镁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5):467-469.
[3]张翠.中西医结合治疗9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07):1326-1327.
[4]金辉,王英萍,赵明波,等.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5):61-62.
[5]胡杨剑.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临床价值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1):15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