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传统中医学多从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气血亏虚来认识,通过个体化辩证论治,多采用针刺、艾灸、刺血、穴位敷贴等方法防治睡眠障碍,均获得一定疗效。现将近年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整理如下。
关键词:失眠;针刺;艾灸;穴位敷贴
本文引用格式:何悦,王雅梅,付利霞,等.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55.
0引言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中医学认为,失眠多为情志所伤,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引起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实之分,且虚多实少。
1针刺法
针刺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以取阴、阳跷脉及手少阴经穴为主。张禹[1]等采用经颅重复针刺+常规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取得较好疗效。傅兰萍[2]采用灵龟八法开穴为主的针灸疗法治疗老年性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疗效显著。何陈兰[3]观察和评估腹针联合针刺安眠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选取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气海穴、外陵穴、滑肉门穴、气穴、气旁穴、安眠穴进行针刺,发现该疗法可以使患者得到通气调血、舒经理气而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极为优良,且睡眠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2艾灸法
灸法具有振奋阳气、驱寒除湿、通达血脉、调和阴阳、宁心定神的功能,且操作简便,现代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于失眠治疗中,疗效明显。吕莹、岳全[4]等通过在肾虚型失眠患者膀胱经及督脉实行扶阳火艾灸治疗,在PSQI评分及有效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宁余音[5]等通过对温阳通脉雷火灸对阳虚质胃脘痛失眠患者影响的观察肯定了艾灸治疗失眠属阳虚质者的疗效。
3刺血疗法
刺血法治疗失眠主要根据其开窍启闭、清热泻火、镇静安神的作用,以理气调血、通达经络、脏腑调和来恢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一般对于实症或热症的失眠患者,可采取放血的方法治疗。洪秋阳[6]观察针刺“前四关”为主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鲁文蛟[7]通过调跷脉和双耳交替刺血治疗原发性失眠,在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恢复患者的日间功能状态方面疗效显著。
4穴位敷贴
临床敷贴治疗本病多选用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调和阴阳的中药,如:酸枣仁、五味子、吴茱萸、黄连、肉桂等。罗艳等[8]用吴茱萸粉和米醋调制膏状制成药饼治疗本病,吴茱萸入肝经散寒,入胃经和寐。蔡之幸[9]等取黄连、肉桂制药饼,取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神阙、双肾俞进行敷贴以温煦肾中精气,使肾水不寒而心火可降,故而达到治疗作用。赖仁奎等[10]选用肉桂粉调制成药膏贴于双侧涌泉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起到温补阳气、引火归肾之效。沈萍[10]等观察抗抑郁药物合并穴位敷贴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程度,采用将敷贴日间贴于手腕内侧皮薄处、夜间入睡前1h贴于颈动脉处的方法,发现穴位敷贴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与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相比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张聪[12]等将龙眼肉、吴茱萸、肉桂、黄连碾成粉末,用适量水及蜂蜜调成糊状,搓成2cm×2cm左右药饼对心俞、三阴交、神门、内关穴位常规消毒后进行敷贴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性失眠患者,治疗2周后PSQI得分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确有疗效。李亚轩[13]等以1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治疗组采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失眠,在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协助控制血压、提高对失眠治疗的有效率上效果明显。
5总结
失眠发生率高、慢性持续时间长久、降低人的生活质量、隐匿性治疗不规范、潜在危害大,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给安全生产、家庭生活带来极大损失,已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依靠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缓解症状为主,自我管控服药,患者易产生依赖性,且易复发。针灸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对失眠症在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副作用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禹,孙申田,杨沈秋.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05):714-715.
[2]兰萍,周枫.灵龟八法开穴为主针灸治疗老年性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24):32-34.
[3]何臣兰.腹针联合针刺安眠穴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7):908-909.
[4]吕莹,岳全.扶阳火艾灸治疗肾阳虚型失眠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93+96.
[5]宁余音,李敏智,韦衡秋,等.观察温阳通脉雷火灸对阳虚质胃脘痛失眠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通报,2015,22(6):98-100.
[6]洪秋阳.针刺“前四关”为主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原发性失眠32例[J].中国针灸,2016,36(11):1144-1145.
[7]鲁文蛟.调跷脉结合刺血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D].华北理工大学,2018.
[8]罗艳,胡祝红.吴茱萸敷贴涌泉穴治疗糖尿病失眠症65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4):258.
[9]蔡之幸,陈越,郑萍,等.穴位敷贴治疗中老年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14):1621-1623.
[10]赖仁奎,钟淑琴,陈笑银.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失眠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2):26-28.
[11]沈萍,沈仲夏,蒋娟芬,等.穴位敷贴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症状的疗效[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07):1393-1398.
[12]张聪,唐瑞,曾才玲,等.穴位敷贴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07):91-92.
[13]李亚轩,张晓燕,陈仕梅,等.吴茱萸穴位敷贴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06):478-4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