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应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纳入本科室(2017年03月至2019年04月)接收的偏头痛患者(n=80)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n=40,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对80例偏头痛患者治疗效果、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P<0.05。对比生活质量,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SAS、SDS,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态较好,P<0.05,差异显著。结论利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案,对偏头痛患者具有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偏头痛;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侯腾.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28,137.
0引言
在临床中,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症状为: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是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危害较大。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1]。本文择取本科室(2017年03月至2019年04月)接收的偏头痛患者(n=80),观察应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现有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科室(2017年03月至2019年04月)接收的偏头痛患者(n=80)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n=40,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例数为16例、2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2岁,平均为(44.39±1.33)岁,实验组患者中,男、女例数为18例、2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3岁,平均为(45.01±1.89)岁,对两组基础数据值资料实行比较,数据间差距并不是十分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治疗方案即西医治疗,具体为:患者在睡前口服西比灵(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5mg/次,坚持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14d[2]。
实验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具体为:利用针灸方法刺激患者穴位,选取患者百会穴、太阳穴、头维穴、太阳穴、正营、中渚穴、侠溪穴、合谷穴以及太冲穴,得气后将针留置二十分钟,1次/d,坚持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为14d[3]。
1.3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情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好转现象,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无效是指患者的头痛症状无好转现象,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4]。
分析SAS(焦虑)、SDS(抑郁)情绪,利用HADM、HAMA进行评价,分数高即负面心理状态严重。对比生活质量,可分为: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情感职能,采用SF-36进行分析,分数高即生活质量好[5]。
1.4统计学分析
偏头痛患者相关计数资料(涵盖治疗效果)采取(n)或(%)予以表示,实施2检验,定性资料采取(±s)予以表示,采用t检验,数据采取SPSS 24.0予以统计,P<0.05,出现数值评定结果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85%,P<0.05,差异显著,见表1。
2.2对比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对照组心理状态(51.38±4.39)、实验组心理状态(68.49±3.17),t=19.9843,P<0.05;对照组社会功能(45.63±8.99)、实验组社会功能(60.12±6.13),t=8.4222,P<0.05;对照组生理功能(47.82±7.59)、实验组生理功能(62.38±5.77),t=9.6584,P<0.05;对照组情感职能(58.44±5.34)、实验组情感职能(70.18±4.21),t=10.9191,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2.3对比SAS、SDS
结果显示,治疗后,对照组SAS评分为(55.29±6.79)、实验组SAS评分为(25.39±3.21),t=25.1785,P<0.05。对照组SDS评分为(49.57±7.01)、实验组SDS评分为(22.84±2.74),t=22.4614,P<0.05。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差异显著。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偏头痛的发病几率呈上升趋势,一般情况下,可分为:有先兆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其中大部分患者主要为无先兆偏头痛。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治愈难的特点,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目前认为,偏头痛的发病原因为大脑皮层出现功能性失调、脑部液体发生异常病变以及脑部血管功能异常等。现如今,对于偏头痛的发病因素尚不明确,有关研究表明,不良饮食习惯、负面心理情绪、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等和偏头痛的发生率有很大的相关性。从中医角度来看,偏头痛疾病属于头风范畴,患者的肝、肾、脾和发病因素有很大关系,疏通经络、调理肺腑、行气活血是主要的治疗目的。太阳穴是头痛要穴,针刺太阳穴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泻火的效果。合谷穴是手阳明经原穴,针刺原穴具有调整脏腑经络的功效,能够有效止痛。在穴位实施针刺,有助于调整血管舒缩功能,及时控制偏头痛发作,镇痛效果显著。利用针灸进行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功能,缓解血管痉挛现象。除此之外,实施针灸治疗,具有镇痛的效果。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分析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P<0.05。对比生活质量,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SAS、SDS,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态较好,P<0.05,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利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案,对偏头痛患者具有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活质量,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思伟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4):79-79.
[2]赵海华. 针灸配合按摩手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70):33-34.
[3]朱晓艳.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和配穴规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6,(48):103.
[4]李秀娟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应用与观察 [J]. 继续医学教育 ,2017,31(6):156-157.
[5]王海龙.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与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26):5187-5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90.html